心灵驿站 | 这件事比开学更重要!
这份开学初心理调适指南助力你顺利开学
距离开学还有不到10天的时间,许多同学都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面对孩子假期余额严重不足的预警,父母是不是觉得依(喜)依(大)不(普)舍(奔)?终于熬到孩子开学了,再也不用过着一边上班,一边还要担心孩子在家怎么过的生活了!
但随着开学季临近,不少父母发现有的孩子满心欢喜迎接新学期,有的孩子却表现出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发脾气、焦虑不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是病吗?对孩子危害大吗?作为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心理调节?小编综合整理了这份关于“开学综合征”的通关秘籍,请注意查收哦!
开学综合征是病吗?
我们常说的“开学综合征”其实并不是医学诊断的病症名称,而是指假期结束、开学初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进入新环境可能会难以适应,家长需要特别注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变化。
部分孩子的情绪心理问题相对容易辨别,会出现注意力下降、焦虑、情绪不稳定等表现;还有的孩子表现为生理问题,出现失眠、头痛、发热等躯体不适症状。
开学综合征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当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时,父母不用过度紧张,多数孩子经过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自主调节,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但如果症状较重或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两周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就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否则可能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导致孩子无法坚持完成学业,或者发展为躯体形式障碍、适应障碍、长期焦虑等问题,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成长。
以下几类孩子,父母需要格外注意:
遭遇过校园欺凌的学生;
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学生;
过于追求完美的学生;
取得进步但得不到老师、父母认可的学生;
社交能力较差的学生。
如何应对开学综合征?
规律作息,调整生物钟
假期里难免“日夜颠倒”,临近开学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回归上学时的作息,调整生物钟,睡前应避免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家长可以在睡前给孩子听舒缓的音乐、喝热牛奶、热水泡脚促进睡眠。对电子产品,要逐渐断舍离。开学后,孩子要远离“电子榨菜”。较为常见的方法有:“隔离法”,如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等待10分钟”,先专注于手头的任务,等过了10分钟想玩手机的念头就没那么强烈了;做有益身心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如弹琴、画画、看书等等,让自己忙起来就很容易从“瘾”当中走出来。
适应节奏,制定学习计划
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孩子出现畏难心理是很正常的,父母可以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心理状态,对新学期、新生活树立预期和认知。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自身情况,适应新学期节奏,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阅读书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新学期来临,孩子从家庭环境过渡到集体生活可能会难以适应,无法融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提前联系同学,分享假期见闻,表达对新学期的期待。对于缺乏社交技能的孩子,父母可以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比如说话的技巧、识别他人的语言和情绪信号、发生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理等。
合理宣泄,及时寻求帮助
当察觉到孩子的情况不对时,父母不要用否认、说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抵触心理,父母可以用平和、开放的姿态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把心里的负面情绪说出来,同时给予疏解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也可以教会孩子运用一些宣泄的办法,比如大声朗读、适当运动等。如果孩子的情况依旧没有得到好转,要记得及时求助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