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苦了谁都不能苦了朋友圈——当代社交的社会心理映射
在互联网时代,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展示我们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造型摆拍、P图调色,朋友圈里展示的大部分形象,都被自己事先预设,精致气质一览无余。国庆将至,在“朋友圈”这个舞台上,我们不再仅仅是即兴发挥的演员,而是成为自己生活的导演和编剧。提前规划、精心布置每一个场景,以确保每一次“亮相”都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就是被“精装”的朋友圈,这就是被预制的生活。
朋友圈对于普通人的作用:
1、得到社会认可
作为重要的自我展示、生活分享平台,朋友圈是他人了解自己的第一张名片。
2、维护人际关系
朋友圈不仅是展示个人生活的窗口,更是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和互动的桥梁。人们会定期更新自己的状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以此来让朋友圈中的好友了解自己的近况。同时,他好友也会积极给予回应,通过点赞、评论或私信等方式与朋友们以维持之间的亲密关系。
3、提供情绪价值
没有那么多人能走上人生巅峰,也没有那么多人能拿到人生剧本,刷朋友圈本就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人们都更愿意从社交平台上汲取活力和能量,能够以欣赏的眼光对待这种另类生活的展示。
“精装朋友圈”对于人们而言:
1、网络时代的认同需求。“社交平台上,身份是自己给的,该包装还是得包装。”在互联网时代,个人形象塑造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交流,不少人倾向于在社交平台上将自己包装成理想中的模样。年轻人“精装朋友圈”,就是为了在快速变化的生活中寻求身份认同。
2、社会生活的比较心理。朋友圈具有互动性,点赞数、评论内容在共同的好友圈里“肉眼可见”,“精装”自己的朋友圈,以此显得“我不比别人差”。
3、传统观念的体面心态。中国人向来崇尚“报喜不报忧”,不管“里子”如何,“面子”总要做足,在社交平台展示自己更为积极的一面,也是希望通过塑造一个完美的样子,向朋友传达一种乐观的心态。
然而,朋友圈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即时性和真实性。“精装朋友圈”的兴起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社交关系。当朋友意义开始泛滥,“陌生人”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朋友圈”之中,朋友圈的发布成为一场精心策划的“假扮游戏”,其场景、规则和道具都令发言者具有强烈的“表演意识”。人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内容吸引关注、赢得认同,同时又要避免过度炫耀或暴露隐私。这种策略性的思考,使得朋友圈的发布成为一种高度复杂的社交艺术。
当朋友圈的内容不再完全是真实的生活记录时,我们是否还能从中感受到朋友们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状态?当朋友圈的内容越来越偏离真实生活时,我们是否还能从中找到那份最初的纯真和真诚?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曾说:“在数字的世界里,人们展示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诠释。”我们应保持对生活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要学会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珍惜现实中的每一份真实情感,让朋友圈成为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毕竟,不完美才是人间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