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阖家欢乐,普天同庆。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心理问题高发期。
热闹而喜庆的过节氛围、不用工作和学习的闲暇时光、买&逛&吃的消费快感,成了众多男女老少期盼春节的主要原因。古人因过年需清偿债务而称过年如过关。现在经济发达了,经济年关不用过了,却出现了新型的“年关”。
“在哪里工作?”
“工资怎么样?”
“买房买车了吗?”
“有对象没有?”
“什么时候结婚?”
“还不准备生二胎?”
……
面对这些“连环夺命问”
您是不是也不开心了?
新春佳节,阖家团聚,欢乐无限。然而总有很多童鞋因为面对七大姑八大婶的关心、催婚而苦恼不已,或是因为对自己一年工作成绩不满而苦恼,其心理越发不堪重负。春节假期不但没有起到舒缓心情的作用,反而加重了心理负担,许多人因此害怕、厌恶过年,乐极生悲的事情难免发生,春节心理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度过春节,让假期更加轻松、快乐。
学会幽默应答亲戚
面对亲戚过于热切的关心,需调整心态。幽默应答亲戚过于热切的关心,是每个人在春节期间都会面临的难题。其实换一个角度想,大多数时候只是亲戚们实在是找不到其他话题,借此寒暄拉近距离而已,太认真就输了。戳中痛点或者触犯隐私的问题应幽默应答、适度“自黑”即可;如果问题实在超过“寒暄”等级,那我们就用魔法应对魔法。
正确看待代沟
春节期间和家人相处时间长,同家人观念的差异相较以往更容易引起冲突。特别是不同辈分之间的代沟,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时代背景造成的差异确实很难应对。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家人身上,尝试理解不同时代环境下塑造的观念。正确看待代沟,尊重彼此!
正确看待“节日心理失调症”
正确看待“节日心理失调症”,及时调整,合理规划。习惯了忙碌之后突然放松,易出现失落、抑郁、焦躁不安、失眠等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节日心理失调症”。在春节选择陪家人走亲访友或外出旅游都有可能引发焦躁心理。对此,建议大家不要把行程安排过满,选择不同时间去拜访亲戚朋友,在车厢内或其他拥挤的环境中多深呼吸、活动筋骨,减轻身心疲劳。
减少“emo”的时间
春节期间全家团聚、喜庆热闹,有走亲访友,出行旅游等活动,且大部分人均处在假期,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时段。节日后,过年气息散去,生活又恢复到往日的繁杂,年前未完成的任务、对于未来的迷茫又卷土重来,加上同春节期间相比较的寂寞感,使原有的忧虑和迷茫更加强烈。因此,趁早制定节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计划,适当运动看书调整身心,减少“emo”的时间,同时适当安排娱乐活动,降低节后落差。
春节期间心理健康往往容易出现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人们容易在春节期间放纵自己,更是给各种心理精神问题以可趁之机。因此,也希望大家保重身体的同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平稳度过各种“难关”,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