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望到重生的真实故事:
45岁的张先生曾是一位乐观开朗的公司职员,三年前开始陷入重度抑郁的泥潭。他整日郁郁寡欢,默默流泪,少食眠差……甚至多次尝试结束生命。尽管尝试了抗抑郁药物,但效果并不明显,这让他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直到医生建议尝试MECT治疗。经过一个疗程后,张先生的女儿惊喜地发现:“那个爱笑的爸爸又回来了”。
这个看似神奇的疗法究竟是什么?它是否真的像网络上和影视作品中描绘的那样令人畏惧呢?
一、MECT:是大家想象中的“电击治疗”吗?
电休克治疗(ECT)是使用小量电流诱发全面性惊厥发作的一种治疗。MECT,又称改良电休克治疗,通过在通电前使用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显著减少了电抽搐治疗中的痉挛现象,从而避免了骨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更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与网络上、影视作品中描绘的残酷场景截然不同,现代MECT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安全、人性化的医疗技术,它还可以作为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尤其是对于那些药物维持疗效不好或难以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1、适应证:
①抑郁症,特别是伴有自杀倾向或明显自责自罪和拒食的患者。
②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③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
④精神分裂症。
⑤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禁忌证:
MECT没有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不稳定、严重心血管疾病,如新近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失代偿的充血性心衰、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动脉瘤或大血管畸形,血压急剧升高会导致破裂风险;颅内压增高,如脑肿瘤、颅内占位性病变;新近脑梗死;肺病,如严重的慢阻肺、哮喘、肺炎;麻醉师认为存在严重风险的其他躯体疾病。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①恶心、呕吐:轻者无须处理,严重者密切观察,对症处理。
②认知损害:多数患者会出现轻重不等的认知受损,记忆损害多在治疗结束后逐渐恢复,无须特殊处理。
③牙龈损伤、舌咬伤:对症处理。
④机械性呼吸道梗阻:舌后坠——打开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口腔内分泌物及误吸——吸除分泌物,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床旁备吸引器和气管切开包,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⑤头晕、头痛:与患者紧张、治疗使脑血管收缩、肌肉神经等牵拉有关,经休息多可自然好转;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二、科学解读MECT:精准的“大脑重启”
1、作用机制:
MECT通过精确电流刺激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系统,主要是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增强γ-氨基丁酸的传递,增加患者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及诱导大鼠海马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和苔状纤维发芽,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营养效应。这类似于为失调的大脑神经回路按下“重启键”。
在应用MECT有效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显示,随症状改善,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内的整体连接性降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检查证实MECT有效的抑郁症患者的后额叶和扣带回皮质的代谢活动降低,这一变化与抗抑郁药治疗有效的抑郁症患者的改变类似。
2、破除常见误解:
①“MECT会让人变傻”:MECT技术已经显著降低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记忆能力可以逐渐恢复,无需额外的特殊处理。
②“电击很痛苦”: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全程无明显痛苦。
③“是最后不得已的选择”:对某些疾病,MECT可能是首选而非最后选择。
MECT公认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对有高自杀风险的患者尤为有效,也可用于躯体状况差、药物治疗风险大、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对很多患者来说,MECT是可以挽救生命的治疗,也是目前精神病学物理治疗中唯一疗效确切得到广泛应用的治疗。很多人对MECT有误解,他们将它与“电击”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现代MECT已彻底告别“电击治疗”的过往,成为精神科医生手中一把精准且高效的“治疗钥匙”,为患者开启康复之门。对于适合的患者,它可能是重获新生的关键。如果您或家人面临相关困扰,不妨与专业精神科医生深入沟通,共同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患有精神疾病不可耻,寻求专业帮助更是勇气的表现,现代医学为精神心理健康提供了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