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磊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三个多月来因在家上网课作业完成得慢,经常被其父母催促。小磊说他有很多的作业都不会做,自己也觉得着急,但又担心被他的父母批评,所以每次做作业的时候都要反复思考,直到想出答案为止,有的时候做一道题甚至就要花上近1个小时的时间。父母见状,催促得更加频繁,而小磊自己也变得更加紧张。
慢慢地,小磊又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行为,比如叠被子一定要叠得很整齐才行,洗手或洗水果时一定要反复冲水,洗得很干净才行。为此,小磊经常在一天内要花数小时呆在厕所或厨房里洗东西,他自己也感觉很痛苦,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家里人也感受到小磊明显的异常行为,于是把他带去了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考虑小磊得了强迫症。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主要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想法或行为,即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常见的强迫思维包括反复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在这种强迫思维的影响下,患者持续处在过度的紧张、担心和恐惧中,感觉惶惶不安,这是我们常说的焦虑情绪。正常人也会出现焦虑情绪,但是强迫症患者的焦虑程度十分严重,为了消除焦虑,应对方法也显得过度,由此产生强迫行为。常见的强迫行为是反复检查、确认、清洗、回忆、计数等。强迫症表现可能各种各样,但“重复”和“纠缠”是其核心特征,重复是患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纠缠是患者自己觉得没有必要,但又控制不住,异常痛苦,这种心理冲突非常尖锐和强烈,常人难以体会。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强迫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心理因素。从生物学来看,某些个体存在遗传上的易感性,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相关的化学递质失衡(主要是5-羟色胺、多巴胺以及谷氨酸系统等),随之相关脑区结构和功能受损,个体的认知和情绪调节出现异常,在此基础上,如果个体性格上有一些强迫的特质,比如追求完美、认真严谨、敏感要强、责任感强、道德标准高等,成长过程中又遭受到童年创伤、养育中被过度控制或忽视、生活压力大等等,强迫症容易形成。
强迫症该如何治疗?
强迫症常见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建议两者结合治疗,不同治疗阶段有所侧重。
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更快地调节神经递质,修复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善强迫症状和减轻痛苦。药物治疗常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包括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及帕罗西汀等。如果一种药物有效,应当维持该药物至少1-2年,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至停用。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认识和学会应对强迫,学会改善思维、管理情绪及采取有效行为面对生活,并进一步整合力量、完善人格。
总之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并不可怕,患者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在专业医师的帮助下,接受规范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完全可以减轻症状,突出重围,回归正常工作和学习,去尽情拥抱幸福美好的生活。
测测你是否也有强迫症?
1、头脑中总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2、忘性大;
3、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4、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5、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6、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7、难以作出决定;
8、反复想些无意义的事;
9、注意力不能集中;
10、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
11、反复做毫无意义的仪式动作;
12、常怀疑被污染;
13、总担心亲人,做无意义的联想;
14、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观念。
评分方法:
根据你最近两周情况给上面各条目打分,评分标准分为5级:没有症状为0分;症状很轻为1分;症状中等为2分;症状偏重为3分;症状严重为4分。再将各条目的分值相加,根据我国正常值标准,总分若超过20分,应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
院级重点学科——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学科:
学科带头人:
董莹盈,副院长、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学科系本院首批院级重点学科之一,现有高级卫技人员5人,中级4人,初级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7人。目前开设一个病区,开放床位45张。学科成员由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士、心理治疗师及心理咨询师组成。
临床诊治范围包括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如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障碍(如孤独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同时还对儿童青少年厌学、手机过度使用、自伤等问题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除药物治疗外,还开展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重复经颅磁刺激术(rTMS)、各种形式个体及团体心理治疗、心理测验等技术。
临床工作以外,本学科成员还积极参与科研教学工作。近三年来,已主持完成厅市级课题2项,在研厅级项目1项,学科成员以第一作者已发表SCI论文1篇,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中华级2篇,二级杂志10余篇。举办市级继教4项,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继教项目多项。多名学科成员在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绍兴市医学会及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各类学会组织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