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宋明桥博士的门诊来了一位抑郁症患者老程,他自诉得病已经十几年了。起初在2007年的时候因为几件事情同时发生,难以承受压力而发病。
老程说:“我平时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但得病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脆弱,萎靡不振,尤其不喜欢见人,一遇到人多的场合就烦躁不安。经过住院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也按照医生的要求一直服药到2009年。那时候觉得已经完全好了,又恢复到了以前比较外向开朗的样子了,我就把药停了,之后几年也都挺好。但2015年退休后却不明原因地复发了,主要表现是焦虑和恐惧。当时在我的认知里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了,以后也好不起来了,非常绝望,甚至一度有自杀的想法,经过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才又好了起来。但是此后总是感觉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总是要靠药物才行。症状有所缓解,我就试着自己减药,但减药后症状又会反复,当症状加重了,我就加大了自己药物的剂量。经过这几年的摸索调整,我现在也能接受终身服药了,但是反复的病情,让我多少有点担心药物副作用的同时,迫切想要知道我这样自行调药对我的疾病是否有影响,我吃多长时间才能减药?”
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老程一个人的疑问,许多患者也面临同样的困惑。宋博士首先对老程的病史以及每次减药时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并耐心为老程解答了疑惑。
那么,针对抑郁症的“全病程治疗”等热点问题,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深度解读的?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抑郁症患者未得到充分治疗的首要原因是服药依从性低,服药依从性低易导致抑郁症反复发作,使症状持续时间延长,自残率、自杀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延长治疗疗程。抑郁症治疗的依从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医患关系、药物副作用、家庭经济、文化程度等因素。 在治疗过程中,早期停药非常常见,主要原因是药物因素,包括因药物副作用引起的不适感或害怕药物副作用而不敢服药。服药一个月之后,随着症状的改善和病情的好转,许多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疾病已经痊愈,因此不再继续服药。也有部分患者因长期治疗经济负担重,而在治疗中途停止服药。另一方面,抑郁引发的多样化躯体症状导致国内综合医院普遍对抑郁症认识不足,抑郁症误诊率高达48%。 2、抑郁症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全程治疗管理,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急性期治疗具体是怎样的呢? 抑郁症的急性期治疗一般为6-12周。急性期的治疗目标是争取达到临床痊愈与恢复病前功能水平,而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措施单一或联合运用。 初始治疗模式的选择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表现的症状群、共患疾病或心理应激的存在与否、患者既往治疗史以及患者的治疗偏好。 抗抑郁药可以作为严重程度不同的抑郁症的初始治疗选择。支持药物治疗模式的依据包括既往抗抑郁药治疗效果良好、存在中重度抑郁症状、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或贪食、激越、患者偏好药物治疗以及预计需要维持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症抑郁症则需要抗抑郁药合并抗精神病药或电抽搐治疗。 3、抑郁症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全程治疗管理,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那什么是巩固期治疗呢? 急性期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的患者应进入巩固期治疗。在巩固治疗期,强烈建议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抗抑郁药,巩固疗程推荐为4-6个月。巩固治疗的目的是在疾病缓解之后的敏感期间,防止疾病复发。在巩固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复发的可能,因为这个期间是复发危险最高的阶段。那些经过心理治疗没有充分缓解的患者短期内复发率也较高。为了降低复发危险,巩固期治疗一般延续使用急性治疗期有效的治疗剂量、强度和频率。 因为巩固治疗期间复发的危险性很高,需要使用标准化测量工具对患者的抑郁症状、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定期系统的评估。患者和家属要学会识别抑郁症复发早期的征兆,如不愿参与平常喜欢的具体活动等。此外,在巩固治疗期间,任何症状的持续、加重、复现或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加重,都可能是复发先兆。如果在巩固治疗期确定有抑郁症复发,就需要重新回到急性期的治疗。 4、抑郁症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全程治疗管理,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那什么是维持期治疗? 抑郁症慢性化和反复发作的患者,完成了巩固治疗期并且没有复发,就进入维持治疗期,目的是防止敏感患者再次出现抑郁症发作。有关维持治疗的时间意见不一,多数专家认为首次抑郁发作维持治疗为6-8个月;有2次以上的复发,特别是近5年有2次发作者应维持治疗。维持的时间尚未有充分研究,一般至少2-3年。 维持治疗对自身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存在残留症状、有持续的心理社会应激、有心境障碍家族史、之前抑郁发作严重。一般而言,急性期和巩固期的有效治疗药物可以沿用至维持期治疗,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药。
总结: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疾病痊愈,不可心急停药,应遵从医嘱坚持服药。具体何时可以停药,也应交给医生判断,所以,应该定期复诊就医。
正在或准备进行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 抑郁症是一种易复发、易慢性化的疾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全病程治疗。
★ 多数抗抑郁药物服用后不能立刻起效。在理想状态下,需要逐渐增加到充足剂量后观察2-4周方能开始起效,一般需6-12周达到症状缓解或痊愈。
★ 抗抑郁药物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维持巩固期治疗,多数情况下即使症状完全缓解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维持巩固治疗。
★ 定期进行简单的心理量表测试来监测抑郁症状变化有助于治疗。
★ 急性期治疗的治疗目标是全部抑郁症状恢复正常,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 维持巩固期的治疗目标是预防抑郁症复发,生活和工作学习完全恢复正常。
★ 维持巩固期治疗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抑郁症复发的风险。需和专业医生充分商谈后确定,切忌自行终止治疗。
★ 有部分患者服用的抗抑郁药物即使是足量的,时间也是充足的,疗效仍然不佳或者无效,这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改变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医学界精神医学频道——抑郁症的全病程治疗究竟有多重要?》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2015)
《CANMAT2016成人抑郁症管理临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