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我的孩子一声不吭,不爱叫人?”近日,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董莹盈接到市民王女士的在线咨询。
王女士向董主任反映,自己的女儿小欣3周岁了,平时除了偶尔叫一声妈妈,对其他人一概不理不睬,甚至连眼神也不肯与人接触,经常独自一人待着,不愿意同其他小朋友玩耍,喜欢的东西也很奇怪,别的孩子喜欢的洋娃娃之类的她都不要,就喜欢撕餐巾纸。家人不让她玩,她就会哇哇直叫。现在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但这样的小欣让妈妈着实愁坏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同事的建议下,王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上联系了董莹盈主任。经过详细的情况了解,董莹盈主任考虑小欣是自闭症患儿。
今年的4月2日是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国际自闭症日的主题是: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推动建立孤独症家庭救助机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来自星星的孩子”。
早期正确诊断、持续干预
自闭症儿童是能够融入社会的
董莹盈告诉王女士,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人们习惯将自闭症患者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独自闪烁。
自闭症是个“疑症”,目前国内、国际医疗水平还没有找到它的确切病因。但是可以断定,自闭症是先天性的脑发育障碍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有可能终身伴随。像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诊断、治疗自闭症已经有40多年历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经过早期正确的、坚持不懈的干预,许多自闭症儿童是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的。
董主任说,养育一个自闭症儿童,是对一个家庭的巨大挑战,不仅会面临康复压力、经济压力,最难以忍受的还有精神压力。因为自闭症儿童受到偏见和歧视的例子并不少见,患儿和他们的家长要背负异样的目光,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
不爱说话孤独离群等
是自闭症的症状表现
董主任介绍,自闭症的症状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自闭症儿童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自己在地上转圈,喜欢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对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儿童电视剧则无兴趣。
第二种明显特点就是孤独离群,不与他人建立联系。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有些患儿在婴儿时期就有表现,不喜欢别人抱,在别人抱起时会哭闹。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第三种就是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的时候也不做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在3~4岁半时出现言语能力突然衰退,失去情景交际能力。
不典型自闭症患儿
还需专业机构诊断鉴别
董主任表示,自闭症的鉴别一般通过详细询问孩子的生长发育史、病史以及精神检查,如果发现在患者3岁以前有出现语言发育以及社交功能障碍,兴趣范围狭窄或者是刻板重复的行为,这时就可判定出患者出现了自闭症现象。
如果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不是很典型,只能够满足孤独症的一些标准症状,或者是在发病的年龄,症状也不是非常典型,例如在患者3岁之后才发现了这些症状。这时可以将患者诊断为非典型的孤独症。
典型的孤独症一般是比较好确诊的,但很多轻微的,或是不典型的孤独症确诊就会难一点,甚至很多家长会怀疑诊断结果。虽然说孤独症有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性、兴趣狭窄等特点,但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很容易误诊,因此建议家长带孩子上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鉴别。
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
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董主任表示,自闭症没有单一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逐渐被广泛认可。其中训练教育是首选的方法,然后辅助以同样重要的药物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刻板特征使得其习得技能很难泛化,需要在不同场合对其进行训练和教育,使其适应不同的要求,对于出现自伤、攻击、兴奋躁动、睡眠障碍等症状,则需要由专科医生以处方药物治疗。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一些孤独症症状,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断,尽快找有正规资质的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一般来说,越早康复效果越好。经过系统的、正规的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大都能得到改善,学习能力增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很好地遵守社会规则,有的孩子还能进入普幼和普小并且学习成绩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