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烦躁焦虑、坐不住、装病或恶心呕吐等状况。昨天,记者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了解到,这几天,门诊每天要接诊不少受“开学综合征”困扰的学生,门诊咨询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三成左右。
“这几天,跟‘恐学’有关的心理咨询,我们科室一天要接到三四十例。”该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医生刘广华举了个例子:小王(化名)是某中学初二学生,刚一开学便觉得浑身不舒服,和妈妈说自己“恶心、肚子痛”。妈妈以为孩子得了感冒,就给他吃了点药,但病情却没有缓解,还出现了失眠等症状。昨天上午,妈妈带着小王来心理门诊。小王向刘广华吐露心声:暑假里,他常常玩网游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第二天中午才起床。开学前一周,为了赶写暑假作业,他“加班加点”,作息时间变得更混乱了。“上课走神,好动坐不住,老师讲了什么也是一问三不知……”
刘广华说,小王这种症状就是典型的心理投射到生理的反应,只有治好了心病,身体才能康复。
“从接诊情况看,小学生反映的问题多为情绪喜怒无常,不想上学;与父母沟通不顺,闹情绪,不去上学。”刘广华说,与小学生大多是由于课业压力、网游上瘾导致的心理问题不同,来门诊咨询的中学生、大学生更多的是因为社交焦虑导致的心理压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每天有两三名家长来替孩子开具‘情况说明’,之前这些孩子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休学了一段时间,重新融入校园生活前会让医生做心理评估。”刘广华说,和往年开学前不同,今年一些家长意识到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尽管孩子并未出现心理障碍症状,却也带着孩子前去咨询,“比如有个家长就因为孩子接连几个早上起床晚,就拉着孩子过来咨询,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好现象,说明家长开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视。”
家长如何帮孩子做好心理调适?“其实,临近开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让其早睡早起,定点规律吃饭;现在已经开学,那至少开学前两周要‘过渡’好。”刘广华同时提醒,帮孩子“收心”也不能急刹车,对孩子要多鼓励,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消除孩子对新学期的畏惧情绪,“一般‘开学综合征’在开学两三周后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