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专题专栏
媒体视角
视频中心
医院院报
媒体视角

子女要留意父母抑郁障碍

发表日期:2021-07-27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近日,孙女士带着父亲走进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门诊,她表示去年开始因为儿子高考,她一直忙着照顾儿子从而忽略了父母,今年工作忙,她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最近,孙女士回家时母亲告诉她,父亲最近晚上总是睡不着觉,白天无精打采,连最爱的象棋也不下了,心情低落,成天说“做人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的话,食欲也很差,经常说胃不舒服,这痛那痛的,人也日渐消瘦。
      可是,孙女士带着父亲去做了全套体检都没发现有器质性病变,在医生的建议下孙女士带着父亲走进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一病区主任谢渭根副主任医师的门诊。
      经过一系列的问诊和测评,谢主任告诉孙女士,她的父亲得的是老年期抑郁障碍。
谢主任表示,老年期抑郁障碍是指原发或继发于老年期的抑郁症,该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低识别率、低治疗率等特点,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激越、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症状。老年期抑郁障碍的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及心血管疾病等。
      对此,孙女士不解,父亲好好的,为啥就抑郁了呢?
      谢主任解释,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病因可能与机体老化特别是大脑的进行性退化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疼痛、视力损害、骨折、日常生活能力低下等躯体功能障碍;退休或与子女分居等带来的失落、孤独;家人病故、生活消极、缺乏社会支持和感觉照料不周等都可能成为其诱发因素。
      那么,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谢主任表示,首先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患者通常表现为不开心、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流泪叹气,兴趣减退、乐趣丧失,自我评价过低,悲观自责或有内疚感,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自杀的想法和行动。其次,患者会出现思维迟缓、行动缓慢等症状,比如出现言语减少,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减退。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如以前了,感觉脑子变得不灵活了,像生了锈的机器。感觉精力不足,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交往,丧失以往生活的热情,严重者终日卧床不起。
      此外,患者还会有躯体及生物学症状,具体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腰背痛、关节痛、胸闷、心慌、尿急、尿频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浅且易醒、早醒等。
      针对孙女士父亲的病,谢主任表示,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包括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治疗,一般经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所以药物维持及预防复发非常重要。最后,谢主任也建议,老年期抑郁障碍的预防还是有一些方法的。
      首先,尽量避免老年人独居,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保持家庭和谐气氛,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其次,老年人也要坚持适当运动,加强人际交往,增强自我价值观念,要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如下棋、打牌、唱歌、跳舞、读书、听音乐等,多交朋友,学会倾诉,保持乐观的情绪。
      最后,在饮食方面,老年人要均衡营养、预防慢性疾病,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瘦肉、牛奶、鸡蛋等。注意多饮水、忌烟酒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期慢性疾病,预防跌倒、骨折、噎食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