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专题专栏
媒体视角
视频中心
医院院报
媒体视角

摆脱“节后综合征”首要作息规律饮食清淡

发表日期:2022-02-16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元宵过完,春节算是正式结束了,不过一些上班族虽然已经复工,但却处于“身在单位心在过节”的状态。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睡眠病区的副主任医师冯虹就接诊了不少患上“节后综合征”的市民,群体表现为上班时间出现倦怠、眩晕、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焦躁、失眠、恶心、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冬奥会比赛太精彩了,我从开幕式那天追直播,没看完的看回放,中国队员奥利给,陆续夺金,我兴奋到晚上失眠了,白天上班哈欠一个接一个。”“春节我天天追剧,连做梦都在思考主人公命运,白天感觉人特别累还头晕,怎么调整啊?”……

  在冯虹的门诊中,有不少不想睡、睡不着、睡不醒、起不来等被各种睡眠问题困扰的上班族。

  “其实,不光是职场人士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家里的老人也会出现难以适应突然恢复清静的日子,部分学生则会无法安心下来为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作准备,这些都是‘节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冯虹说,“节后综合征”并非疾病,而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负面情绪。

  要摆脱“节后综合征”的困扰,冯虹建议首先还是要恢复规律的生活作息。节后,要尽量减少各种应酬,抓紧时间自我调节,规律睡眠、饮食,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或者油腻食品,避免熬夜。

  同时,要制订新一年的工作、生活目标计划。刚开始上班会有一些心理和身体的不适,需要坦然接受这种不适,给自己一定的时间调整。把上一年度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一一罗列,逐一完成。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不断给自己鼓劲加油,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此外,适量锻炼也可以帮助自己恢复状态。上班后要尽早收心,加强自我调节。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还要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很多父母一上班,“熊孩子”就开始“放羊”了,大人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制订每日学习计划,管理好电子产品,和孩子约定好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充分信任孩子,多让孩子接触外界,帮助其提高自我监管的能力。

  冯虹表示,“节后综合征”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缓解。但是,如果超过两周还存在精神不振、抑郁焦虑、失眠等问题,就应及时求助专业的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及治疗,必要时要进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