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建设
党建动态
工会信息
青年园地
巾帼风姿
志工园地
青年园地

心灵的港湾,健康的卫士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三病区事迹简介

发表日期:2014-05-24     新闻来源:精三病区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三科,主要收治重性男性精神障碍患者。运用心理疏导疗法、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多种方法和药物治疗,辅助社会功能训练等,不仅使患者精神症状迅速得以控制,且社会功能亦逐渐恢复。精神三科2010年被共青团绍兴市委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在绍兴市、市卫生局和医院等组织的竞赛和考核中取得了多项奖励。几多艰辛、几多付出,每一项荣誉都凝结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向上、热情奉献的精神,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十年来,他们把以病人为中心,打造“心灵的港湾,健康的家园”服务宗旨时刻铭记在心,一个亮丽的文明窗口时时刻刻都在向精神疾病患者和心理爱好者敞开着,他们使遭受心理问题困扰的患者有了笑声,能自信、开心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二千多患者治愈出院,重返工作岗位,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患者与家属的广泛赞誉。他们热心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服务公众,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贡献。镌刻着“青年文明号”精神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他们的阵地,荣誉自励、鞭策着他们,用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温馨的服务,带动了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把“青年文明号”的精神深深地种在每一位患者心中。
    一、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青年文明号
    十年来,精神三科青年文明号非常重视科室人员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学习与思想教育,在长期的青年文明号实践中,始终把建设“学习型”科室、青年文明号,培育“学习型”青年职工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提高科室人员的思想意识、强化业务学习、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机统一。重视提高医护人员思想意识,定期开展政治和法律学习,紧密结合上级路线方针,对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患者的希望和其他优秀青年文明号手的做法,提高思想意识。重视提升职业技能,坚持科室每周业务学习制度,学习最新业务知识和兄弟医院科室好的做法,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和考试,特别是重视青年医务人员的学习教育,建立了长期的“一帮一”带教制度。把提高业务技能作为建设“学习型”青年文明号的有力手段,广泛开展练兵活动。每个月举行一次业务讲课和“三基”考试,同时,每个季度积极参加医院举行的“三基”考试和其它操作考试,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学科带头人定期为青年医务人员开展业务知识讲课,帮助他们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连续两年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在科研活动中也非常认真地指导青年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梁胜林2013年主持的科研中也带领青年职工开展工作,此项科研被评为2013年度绍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室学风浓厚,学习和进步上你追我敢,青年职工在各项比赛中屡获殊荣。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曹世林荣获2013年市级青年岗位能手,马灵亚荣获2013年绍兴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谢晓颖荣获2014年省级十佳杰出志愿者,室被评为“学习型科室”、数次被评为“先进科室”,医院“五常法”管理示范科室。
    二、温馨服务,打开病人心锁
    精神疾病病人是病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常常面对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歧视,不敢面对,也不能及时到医院治疗,往往是自己非常痛苦,而家属和同事却认为是无病呻吟,许多病人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照顾。在病人入院后,医务人员在用心做好常规的治疗同时,及时与病人家属和单位沟通,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的起因、发展、转轨,使他们理解与支持病人的心理康复,为病人建立心理康复支持系统。精神病人较其他病人尤其需要和医护人员沟通,根据这一特点,医生每天两次查房,每个病人不少于15分钟,做心理治疗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责任护士每天保证15分钟和病人交流,青年医务人员有时间就与病人“打”在一起,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诉,帮他们分析心理的变化。每周两次集体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知识宣教,使病人了解疾病康复的过程,并请康复的病人传授康复心得,增强在院病人治疗的的信心。平时注意病人的情绪波动,及时帮他们解决心中的一个个困扰。2013年,科室接收了一个16岁的学生,严重的网瘾,厌学、厌食、厌世,并且家长比较忙,常规的治疗并不能有效缓解他的病情,青年医务人员放弃了休息和难得的奥运会观看机会,轮流陪他分析病情,聊人生与未来,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此很快恢复到正常重返学校,现已戒除了网瘾,并且成为一名心理爱好者,经常为同学排除心理困惑。科室每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质量考核、服务考核,设立了意见本,自觉接受病人监督,对出院病人的意见及建议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讨论。每月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让病人参与病区管理,认真听取每一位病员提出的合理建议并落实到工作中。坚持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定期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向每位病人发放印有医护人员电话的“青年文明号”出院服务卡,在他们需要时随时都能联系到医护人员,及时得到帮助,继续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护航。几年来,科室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人民群众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出院病人满意度达96%,实现了零投诉,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多次收到感谢信和锦旗。
    三、创设载体,开展公益服务活动
    科室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服务活动。
    一是积极参加“三进三送”和社区精防工作。科室成员积极参加医院党委组织的义诊活动,每年随队下乡进行知识宣教和就地义诊,让人们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为社区困难群众和老人免费检查身体、送医送药;积极参加市精卫办组织的社区精防工作,为实现全市精防全覆盖作出了辛勤的工作。
    二是认真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室人员经常在绍兴各大媒体发表科普文章、接受心理专题访谈,解答心理疑难问题,2013年春节前一周在绍兴电视台公共频道晚间《师爷说新闻》推出了七期心理访谈节目,内容贴近现实、深入浅出、案例翔实、风趣幽默,为市民献上了春节心理大餐。科室人员经常参加医院心理热线疑难解答,并在中高考期间热心服务于每一位考生,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还与《绍兴晚报》联合举办了儿童心理健康讲座。经常派出医生为绍兴市市民心理健康促进学校的市民学生开展专题讲课,解答困惑,传播健康知识。积极参加“心桥讲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讲课内容以“菜单式”供市民选择,深受市民欢迎。
    三是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科室的青年志愿者经常到医院康复科为精神病人献爱心,帮助他们开展乒乓球、羽毛球和各项健身器材的健身活动,书法、绘画、卡拉OK、绢花制作等,为精神病人的康复积极做贡献。青年志愿者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到老年活动中心陪老人聊天、散步,帮助做些家务。
青春是美丽的,精神三科的全体成员以一颗年轻的、炙热的心,为患者和人民群众奉献着热与爱。科室成员自觉以“青年文明号”高标准要求自己,以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把“青年文明号”精神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着光芒,让青年文明号之花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