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燮军:他致力于心理健康科普的推广,为多家企业与学校举办了数十场讲座。作为医院首批数智医生,他在微信、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开展心理科普宣传,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他注重学术发展,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与及主持了多项课题研究与继续教育项目。此外,他荣获了“绍兴市青年岗位能手”“绍兴市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所带领的科室连续多年荣获“优秀科室”称号。
陈莹:她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引领着科室团队不断改进治疗方案,显著提升了整体的医疗诊断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在2024年,她通过海外学习,将国际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本土化,在病区推广了“跨学科合作”的多维度诊疗-护理服务模式以及“评估-动态预警-分级干预”的精神科风险管理模式。
赵明勇:他始终秉持“患者至上,初心不渝”的理念,致力于治疗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为患者及其家属排忧解难;他注重科室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职责分工,推动科室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他注重学术研究的开展,目前已参与了5项省市级研究项目,并发表5篇论文。
陶科伟:作为一位年轻护士长,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执行力。今年领导团队参与市护理学会“改善护理服务,提升就医感受”创新服务案例比赛,荣获三等奖。 同时注重专业技能培养,2024年赴省立同德外出进修,汲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积极撰写护理科研可行性报告3份,委级课题1项,在二级及以上发表论文2篇,成功申报软著一项。
陈雅飞:自2023年成为综合科(重症监护单元)护士长以来,引入了高流量温湿化治疗、经支气管镜治疗、呼吸康复治疗、肺功能检查、鼻肠管置管、动态血糖监测联网技术、全院血糖管理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医院危重症护理专业水平的提升。曾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所带领护理团队获“优质护理团队”“目标责任制考核A等级单元”等荣誉。
唐志仙:她技术精湛、反应迅速,自成为一名急诊科护士长以来,院前心肺复苏成功案例突破“0”的记录,抢救成功率达96%。在2024年完成绍兴市区首例心肺脑复苏成功案例,受到急救中心表扬,获“绍兴市院前急救优秀管理者”称号。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围绕老百姓的看病、养老等问题,向区人大提出的三项建议均有回应和落实。带领的护理团队多次荣获“优秀护理团队”、“目标责任制A等级单元”荣誉,个人获“优秀护士长”荣誉称号。
凌迎春:作为检验科主任,她秉持“检以求真、验以求实”理念,严控质量,积极参加省、国家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活动提升检验能力;注重服务意识培养,优化流程;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积极组建院级重点学科及科研团队,分享检验技术和科研理念,2024年带领团队成功举办市级继续教育1项,市厅级课题立项3项,结题1项,委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2篇,科研成果位居医院首位。
周杰:作为放射科副主任,创新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预约、诊断、质控等各方面全流程改善了科室管理,同时通过引进多项新技术助力临床提质增效。作为团委副书记,认真履职尽责,执行力强,组织带领青年立足岗位建功,加强团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多项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市级优秀团委和枫桥式示范团组织。合作参加的浙江省改善就医体验案例大赛获得银奖。
朱亚珍:她忠于职守,勇于创新。在省医院品管大赛中,她领导的院级质量改进小组首次荣获2金1铜的佳绩;她创立了首届心理护理成长营,组织了心理护理技能、科研讲座与共读活动,促进了营员的成长进步;作为学科的领军人物,她推动精神护理学成为院级重点学科。她言出必行,坚持不懈,2024年,圆满完成了“互联网+护理”“无陪护”病房试点、中医护理门诊等多项工作,并带领团队在创新服务案例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诸绍锋:作为总务科和保卫科的分管领导,在新院区建设项目上,积极与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沟通协调,及时化解堵点、难点,新院区建设项目跑出了绍兴卫健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新速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了医院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作为党政办主任,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高效安排调度办公室资源,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