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共筑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绍兴2025年心理教师临床跟岗培训正式启动
3月27日,由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承办的“医教结合跟岗培训”项目2025年第一期心理教师能力专项提升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的70名心理教师走进临床一线,开启为期7天的“理论+实践”深度研学之旅。此次培训不仅是绍兴市深化医校协同机制的重要举措,更是响应国家“2025-2027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战略部署的积极行动,为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注入新动能。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低龄化、复杂化趋势,抑郁、焦虑、网络成瘾等挑战亟需教育工作者提升专业应对能力。2025年正值我国启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国家明确要推动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绍兴市立足这一背景,创新推出“2+5”医教结合培训模式——2天系统学习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理论,5天沉浸式临床跟岗,通过门诊观摩、病房查房、案例研讨等实战场景,帮助教师突破“教育视角”局限,掌握医学化评估与干预技能,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筑牢专业基石。
本次培训聚焦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提升疾病识别精准度,学员跟随精神科医师参与门诊接诊,直面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学习从症状描述、病史追溯中捕捉预警信号,区分发展性心理困扰与病理性精神障碍。二是贯通医学干预逻辑,在心身科病房、神经功能调控中心等,心理教师深度观察药物、物理及心理治疗的协同应用,理解“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为校医转介与家校沟通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构建系统性思维,通过康复科跟岗,学员掌握从急性期治疗到社会功能恢复的全周期管理理念,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从“危机应对”向“生涯发展支持”转型。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医学视角的补充让我们更懂如何‘科学预警’而非‘过度标签’,既能避免延误精神障碍学生就医,也能减少对普通心理问题的过度焦虑。”
自2024年启动“医校心理援助计划”以来,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已累计培训心理教师116人,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心理筛查异常学生的规范转诊率提升25%,家校协同干预满意度超90%。2025年,全市将分批次完成180名心理教师的医教结合跟岗培训,并逐步推进建立医校个案共管机制、开发规范化心理课程资源、组建区域督导团队三项长效工作,持续巩固培训成效。
教育是唤醒灵魂的艺术,医疗是治愈生命的科学。当教师带着医学的严谨走进课堂,当医生携着教育的温度走进诊室,这场医教协同的“双向奔赴”必将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今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将持续深化医校合作内涵,让更多心理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门人”、家校社联动的“桥梁者”,共同谱写“全人、全程、全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