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清晨,医院普通精神科三病区护士站前,一位母亲眼含热泪递上一面烫金锦旗:“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更救了我们母子的心!”锦旗背后,是一段跨越三年、从破碎到重圆的亲情故事,也是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团队践行“身心同治”理念的温情见证。
从“封闭”到“拥抱”:一场跨越三年的救赎
三年前,当时22岁的小王(化名)因家庭矛盾逐渐封闭自我:与母亲争吵、砸物、离家出走,最终独居杭州,靠外卖度日。长期的孤僻与混乱,让他在今年初被警方发现时,已呈现严重精神症状——衣衫褋遢、言语紊乱,浑身散发的酸臭味,让人连测个血压都需屏气无法靠近。
更令人揪心的是,住院初期,母子二人仍深陷沟通泥潭。母亲面对儿子的抗拒束手无策,病房内争吵不断。“我既盼着他好,又怕说错话刺激他……”母亲哽咽道。
“身心同治”破坚冰:倾听,是治愈的第一步
“疾病背后往往是心理与社会的多重困境。”护士长陈新霞带领护理团队启动“身心同治”方案。对患者:每日30分钟“倾听时间”,从游戏话题切入,逐步引导小王吐露心结;对家属:开设“情绪课堂”,教授非暴力沟通技巧,化解母亲焦虑;对关系:在病房设置“亲情角”,通过书信互换、共绘心愿树,让压抑的情感得以释放。
两周后,改变悄然发生:小王剪去长发,主动整理床铺;母亲不再急切追问,而是轻握儿子的手说:“妈妈等你,慢慢来。”
医患同心,解“身结”更化“心结”
随着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同步推进,小王病情显著改善。某日查房时,他突然递给母亲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歪斜写着“对不起”。母子相拥而泣的画面,让在场医护无不动容。
“锦旗是认可,更是鞭策。”陈新霞表示,“身心同治”不仅是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更需医护成为“心灵的翻译者”。未来,精三病区将继续以“倾听”为钥,启解更多家庭的心锁,让医学的温度超越病房,抵达每一寸渴望治愈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