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OH卡之旅,促进心身康复
“图一是我还只有十几岁,我就去种田了,那个时候非常苦,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图二是这些年通过我自己这双手,一步一步的努力打拼,最终买下了房子,并且有了积蓄。”“图三是我孩子,我好好尽父亲的责任用心培养,把他送出了国学习。”在心身障碍科二病区(睡眠病区)开展的叙事OH卡团体活动中,深受焦虑障碍疾病困扰的患者明先生正在分享他选择的三张OH卡。“那通过这几件黄金时刻分享,您觉得您有什么样的品质?”护理组长罗萍问道。“我觉得我是一个会吃苦的,能坚持的,并且有责任心的人。”明先生说道。“您看呀,您现在只是遇到了焦虑障碍这个问题,并不是说你是一个无用的人,我们要把人和疾病分开,人是人,疾病是疾病。”护理组长王海燕引导着说道。“拿出您当初吃苦、坚持的品质,我们一起来克服焦虑障碍这个问题好吗?”明先生高兴地点了点头说:“好!”护士们紧贴着患者的诉说,抛出一句又一句的引导问话。患者们在这些问话中,逐渐探索出属于自己生命中的例外故事以及闪光点,从而改写现阶段的负性情绪及事件。叙事护理是通过对患者故事的倾听、吸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的重构,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实践,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欧卡牌又名OH卡,共有88张图像卡和88张文字卡,可进行7744种不同组合玩法,是自我探索和解决困惑的心理工具,可用于个体或团体心理治疗,能帮助人们认识压力,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及失眠状况,提高心理弹性,促进心理成长。心身障碍科二病区(睡眠病区)将叙事护理与欧卡牌相结合,使患者增强自我觉察,亲近自己的潜意识,从想法里探究真实的心理。患者们纷纷表示觉察到了自己内心,同时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缓解了他们住院过程中的紧张感,激发患者们内在的心理动力和力量,进一步化解了内心冲突和压抑感,达到心身和谐的目的。
2024-03-12
我们的节日·元宵 | 喜迎元宵佳节 弘扬传统文化
元宵节,适逢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寓意万家团圆和美。为喜迎元宵佳节,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近日,我院精神康复中心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活动。福字代表着“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精神康复患者认真地写起“福”字来,他们将自己心中的祝福,用一笔一画表达出来,每一个字都传达了他们的心愿与期待。大家还围坐在一起动手做元宵灯笼,共同用巧手和创意点亮盏盏花灯。转眼间,一盏盏精美的小灯笼就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动手动脑能力,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祝愿大家元宵节快乐,家庭幸福,团团圆圆!
2024-02-23
热热闹闹包汤圆,其乐融融度元宵——我院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系列活动
元宵节来临之际,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度过一个温馨难忘的节日,近日,我院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系列活动。精神科二病区患友们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有说有笑地开始包汤圆。在大家的巧手之下,一块块糯米团在大家手中变成一颗颗洁白的汤圆,大家互相分享技巧,其乐融融,场面温馨有爱。随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上桌,大家纷纷一饱口福。小小的汤圆,暖心、暖胃,也承载着祝福和愿望,患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精神科三病区活动室内,趣味剪纸活动正热闹开展着。患友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拼装组合、点缀装扮,不一会儿功夫,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将原本平平无奇的红色纸张剪成充满美好寓意的图案。一幅幅剪纸作品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也寄托了患友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祈愿。颜色各异的“灯谜”彩条将精神科五病区活动现场点缀得五彩斑斓。大家兴致勃勃地围在灯谜前,积极开动脑筋,有的冥思苦想着,有的三五成群热烈讨论着,争先恐后地猜起谜语来,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重症精神病区医护人员手把手教患友们制作精美的花灯,把思念藏进花灯里,把祝福送给家人们。医护人员还在纸上写上各种有趣的灯谜,患友们只要猜中就可以兑换奖品,大家一边感受着传统佳节里喜悦的气氛,一边其乐融融参与其中。浓浓的节日氛围,热气腾腾的元宵,不仅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关爱、体贴,温暖了每位患者的心,也进一步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感情。
2023-02-05
医务人员坚守一线,保障节日期间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在阖家团圆、欢度春节的美好时刻,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扛起责任与使命,依旧坚守在“医”线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担当。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守护、无私奉献,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用“舍”和“守”的实际行动和敬业精神,护佑健康与生命。这群“春节不归人”就是我们的医护人员们。团圆是年味,坚守也是年味。在满城烟花绽放、万家灯火通明的除夕夜,是医院82名医护人员的坚守,才有全院783名患者的安康,他们是患者战胜疾患早日康复的坚强后盾。在这个春节,医护人员们坚守岗位,为生命护航,一幅幅温暖治愈的画面在医院暖心上演……急诊内科——王再肖王再肖是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内科副主任医师,同时他也是一名拥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2020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本该退休的他,因医院内科人手紧缺,他毫不犹豫选择留了下来。今年春节,身为一名退休返聘的老职工,他依然选择把团圆的机会让给后辈,自己坚守在除夕的夜晚。急诊外科——严永军作为目前医院外科的核心人物之一,严永军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奋斗了将近30个春秋。严谨、细致、耐心是同事对他的印象。他一边给因情感纠葛而在春节期间寻了短见的年轻姑娘做着缝合包扎,一边又像个老父亲一般对着女孩循循善诱,让这寒冬因为有了人情味而多了一丝温暖。老年精神科二病区(重症监护单元)前些日子,随着新冠感染患者人数的增加,那些原本有基础疾病的或高龄的感染者不少转为危重症患者。老年精神科二病区(重症监护单元)作为医院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他们顶住了高强度的工作和压力,坚守岗位不退缩,终于平稳度过了第一波的感染高峰。心电监护仪还在除夕的深夜里滴滴作响,这里离死亡最近,却也是离希望最近,透过黑夜和寒冬,相信我们终会迎来曙光和春天!放射科——戚洪阳他和妻子同是医务人员,尽管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时常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人在春节期间不能好好给孩子做顿饭,陪老人看一场春节联欢晚会。早早地吃过晚饭,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出门上夜班前,戚洪阳轻轻拍了拍妻子的肩膀:“有空就多休息休息,你腰不好,别太累了。还有,新年快乐!我们既是明早也是明年见!”“你也是,注意你自己的脖子!”说完,夫妻俩就这样一西、一北,朝着各自的医院赶去。他们只是众多医务人员的缩影,这些可爱可亲的“白衣战士”,竭尽全力守护生命阵地,他们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英雄!向春节期间依然奋斗坚守在一线的所有医务工作者们致敬!
2023-01-28
病房里的“年味”,家一样的温暖
随着春节的到来,节日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精神科住院患者对家的思念与日俱增。为了进一步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纾解他们的思家情结,过一个热闹、温馨而有意义的春节,我院各病区纷纷开展迎新春联欢活动。贴窗花精神科五病区的医护人员和病区患者一起,在病房内贴窗花,张灯结彩,扮靓新春病房,还向患者送上红灯笼,营造浓浓的新年节日气氛。套圈圈热闹的套圈圈游戏吸引了精神科六病区众多患者参与,大家扎紧脚步,摆好姿势,投向自己喜欢的奖品,战利品入怀,脸上洋溢着满足、开心的笑容。写春联患者们满怀对新一年的憧憬,与精神康复科的医护人员们欢聚一堂,书写“福”字,畅谈今后幸福生活的向往,互递春联表达医患情谊,歌舞琴瑟烘托欢愉氛围,用喜庆的歌声、欢快的笑声、热闹的鼓掌声来迎接充满希望的2023年。比划猜考验心有灵犀的“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在重症精神科拉开帷幕。一个“齐天大圣”让比划的人抓耳挠腮,而猜的人却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脱口而出“猢狲”二字,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其他几个病区也跟患者开展了“好歌大家唱”“健康动起来”“转盘大抽奖”等活动,还给患者们赠送了崭新的保暖内衣、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患者们用唱歌、朗诵、表演等节目来表达自己对辞旧岁迎新春的喜悦,歌声、笑声和掌声连成一片,场面热闹红火。有病友说:“在这过年和家里过年一样高兴。”
2023-01-24
情满中秋,共贺佳节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欢庆中秋佳节,加强、加深医患之间、职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9月9日,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举办“情满中秋,共贺佳节”主题活动,为医院职工和患者送上中秋的祝福。在医院食堂的冰皮月饼DIY活动现场,食堂工作人员先给大家分享了关于冰皮月饼制作的知识和技巧点,接着现场演示了冰皮月饼的制作方法。职工们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纷纷开始制作起属于自己的月饼。在老师的指导下,揉面、搓圆、包馅、压模、出模,每个人都化身月饼师傅,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盘盘精致的冰皮月饼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体验着不一样的中秋氛围。为了让住院患者感受中秋的节日氛围和医院的关心关爱,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手工冰皮月饼制作活动也在精神科三病区和心身障碍科一病区的病房里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除此之外,第八党支部的党员们带着月饼、水果来到医院康复科与患者共度中秋。党员们给患者讲述着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风俗习惯、诗词歌赋等。大家一起欢歌笑语,一起品尝了月饼和水果,患者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近年来,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工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群众需求,让群众实实在在体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09-10
和谐医患 情暖人间
近日,心三病区收到了患者送来的写着“医德双馨,妙手回春”的锦旗,以此来感谢心三全体医护人员在她住院期间给予的治疗和帮助。该患者七月份在心三病区住院,诊断为不伴有躯体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来院时情绪低落,自诉“不会笑了”“不想见到光”,经过治疗后,脸色又挂上了灿烂的笑容,已于七月底出院。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心三病区全体医护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我们心三全体人员也会继续用专业的技术、贴心的服务造福更多的患者。
2022-07-29
我院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又是一年端午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近日,我院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万粽一心,粽享端午6月2日中午,我院组织职工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包粽子比赛。活动现场,粽叶飘香。大家全神贯注、分工协作,卷粽叶、装糯米、填馅料、缠线……包粽子手艺竞相呈现,左右手指夹、推、压、捆技艺娴熟,一个个圆的、扁的、四角的、锥形的粽子瞬间成型,各有千秋。一张张清香的粽叶,一粒粒晶莹的糯米,在一双双巧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结实而饱满的的粽子,好不诱人,让人充满无限的期待和欢喜小小的粽子里蕴藏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那浓浓的粽香,更承载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民族情怀。通过活动,宏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大家深刻体验了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更有助于舒缓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增强职工凝聚力,提升医院文化内涵。巧缝香囊,传递健康芳艾香囊身佩戴,避邪祛病祈安宁。心身障碍科一病区开展手工香囊DIY活动。病区早早为住院患者准备了安神、醒脑、驱蚊、祛湿等功效的中药材,彩绳、针线、挂饰配件等材料一应俱全。患友们一边装香料,一边互相探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不一会儿,一只只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的香囊便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端午节佩戴香囊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寄托了对生活顺遂安康的祈盼。疫情阻隔了相聚,却阻隔不了浓浓医患情,愿香出疫除,你我安康!粽叶飘香,情暖人心为缓解患者的思家之情,丰富患者住院生活,感受端午节日氛围,精神科二病区组织患者开展了端午节包粽子活动。工作人员先为大家播放了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向大家讲解了端午节的风俗趣事,并组织大家进行了“包粽子”活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还有赤豆、乌豇豆、蜜枣等多种口味,再系上不同的绳子以示区分。在病区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一个个可爱的粽子就在大家灵巧的双手下诞生了。接下去就是品尝美食的时刻,瞧,自己包的粽子就是香,病房里面弥漫着粽子的清香,充满着欢声笑语......绍兴人的端午有个传统的说法,就是要吃“黄”,有心的护士长亲手为患者煎制了荷包蛋,一个个颜色金黄、又香又脆的荷包蛋分发到患者们手中,幸福的微笑也在大家的脸上久久无法散去。在这个“粽”是喜悦、“粽”是幸福、“粽”是美好的日子里,浓浓的关爱在精二病区活动室弥漫着,通过这些工娱活动的开展,发掘和传承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住院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患者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端午佳节!浓情守护,“粽”情康复“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在外人们的思乡之情,虽然住院患者们不能回家团圆,却也心生思亲之情,为了让在院的患者能度过温暖有爱的节日,我院第八党支部采购了粽子、绿豆糕、鲜荔枝、香蕉等食物,与住院患者欢度端午佳节,并向他们送上节日的问候。住院患者在收到“爱心粽和水果”时,纷纷表示感谢。有患者说“谢谢第八党支部的关心和照顾,你们考虑得太周到了,在节日里挂念着我们,我们在这里住院,无法与家人共度佳节,感谢你们弥补了我们的遗憾!”。伴随着一声声“谢谢!”“感谢!”,或笑容满面,或感动落泪,混合着糯米与粽叶的香味,立刻让小小的病房里弥漫出家的味道。一直以来,我院以“倡导心灵关怀,创造满意服务”为服务理念,用心、用情、用爱给患者真心的关心和理解。粽子虽小,却代表了我院全体医护人员的一份心意,体现了医院对患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
2022-06-02
医患情深暖人心,仁心仁术砥砺行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挥;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个微笑、一面锦旗、一封感谢信……都凝聚着浓浓的医患情意,它传递的不仅是患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护人员辛勤付出、倾情服务的最好证明,彰显的是医患之间彼此的真诚与和谐。简单的手绘一个寻常的早晨,在心身障碍科三病区的一个病房里,一位即将出院的患者正在整理行李,看见护士走进病房,她将自己的一幅手绘画交给了护士。“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从热闹的门诊到寂静的病房,白衣天使不离不弃,一缕白衣,看似无奇,确实最美!”画上描绘的是护士在护士站工作的场景,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却表达了患者对护士极高的赞美和感恩之情。一幅看似简单的手绘,一切的美好尽在当下,温暖在医护人员的心间。鲜红的锦旗大杨是重症精神科的长住患者,住院14年来,在全体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和照料下,他的病情已基本康复。热心肠的他,总是在病区里帮助老弱幼小,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在他心里,这里就是他的第二个家。近日,大杨的哥哥将印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和一封手写的“巨幅”感谢信送到了重症精神科,那一笔一划的墨迹中,都表达了他对医护人员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暖萌的乐高“亲爱的南丁格尔小姐姐们,巧手匠心、承载希望!感谢你们这些日子的照顾与帮助,让我在这段患病的日子里倍感温暖。同舟共济,医护齐心协力,愿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这是心身障碍科二病区患者小章在出院当天写在小卡片的话。她还把在住院治疗的闲暇时光用乐高拼筑的温暖“一家人”送给了护士,“姐姐们,你们平时工作太辛苦了,这个‘一家人’送给你们,希望你们也一样幸福!”一份感谢,两颗真心,一颗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仁心,一颗是患者及家属理解支持的感恩之心。美好是需要双向奔赴,当两颗心靠在一起才能够托起生命的希望。行程万里,初心依旧,聚阳生辉,拢指成拳,我们定会凝聚一心,砥砺前行,护佑患者安康,让医疗更温暖!
2022-03-31
老人不停喊疼却讲不清身上哪里疼,医生凭经验判断出病根
“谢谢张主任,如果没有你的坚持,我父亲可能就危险了。”近日,市民李女士捧着一面锦旗来到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综合科,向该科张烈医生表示感谢。据悉,李女士的父亲曾因脑卒中手术并发后遗症,生活中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上个月中旬,她的父亲出现右下肢麻木疼痛的情况送至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面对医生的询问,其父只是不停地叫唤,却始终讲不清哪里疼痛,医生只能靠一点点查体和家人交流来获悉老人的情况。“患者的腿当时肿胀很明显,80多岁高龄,心肺功能明显比较弱了,肺部还有比较严重的感染,全身锁骨、髋部等有淤青,另外还有右腿股骨骨折、左侧锁骨骨折等情况。”张烈说,凭借多年医疗经验,他认为患者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导致右脚缺血的可能性比较大,虽然第一次血管B超提示下肢血管通畅,但是经过一般处理后老人的腿部症状未见好转,所以建议再次行下肢血管B超,这一次患者的病根找到了,是下肢血管栓塞了。此时,摆在医生面前的困难是,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是手术,但是患者高龄,身体状况差,且有严重精神疾病,手术风险极大。对于手术治疗,一开始患者家属也有忧虑,是张烈医师给了他们信心。李女士说,他们听从了张医生的建议,将父亲转到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了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近日,李女士的父亲从市人民医院重新回到市七院综合科康复治疗。目前,老人的精神障碍得到控制,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身体的血压、呼吸、炎症指标都趋于稳定了。
2022-03-14
团团圆圆·情暖元宵
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幸福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元宵佳节,我院心身障碍科一病区组织开展“团团圆圆·情暖元宵”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医护人员和患友齐聚一堂,大家撸起袖子,揉面团、和馅料、搓汤圆,其乐融融。伴随着欢声笑语,在大家的巧手之下,一个个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就诞生了。正月十五吃上一碗汤圆,象征着一整年的“团团圆圆”,吃上自己亲手包的汤圆,患友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一位患友动情地说:“住院回不了家,心里其实挺失落的,病区里组织的汤圆制作活动让我心里暖洋洋的,没想到在医院还能感受到元宵节的气氛,我很感动!”精神科六病区的活动室内,幸运转盘送好礼的活动正热闹开展着。患者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抽着幸运大奖,奖品有零食、牙膏、卫生纸、肥皂,每位患者都拿到了自己心仪的小礼品,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活动室。浓浓的节日氛围,热气腾腾的元宵,不仅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关爱、体贴,温暖了每位患者的心,也进一步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感情。
2022-02-16
共迎新春,温暖有爱
新春佳节,为了进一步丰富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生活,增加医患之间的互动,让患者感受家一般的温暖,帮助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与家庭,在新春来临之际,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病区组织患者开展了“迎新春、贺新年”新年联欢活动。
2022-01-28
仁心暖病患
9月8日,已出院患者康先生带着家属的叮嘱,一早便来到了医院,将饱含诚挚谢意的锦旗赠予重症精神科的医护人员。一面锦旗,两颗真心。一颗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仁心”,一颗是患者理解支持的“感恩之心”。接受一面锦旗,收获一份肯定,传递的不仅是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院服务品质的充分认可,彰显了医患间的真诚与和谐,是对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最好回报。
2021-09-15
救人不留姓名,家属苦寻恩人
前几天,有位陈阿姨(化名)给《直播绍兴》栏目打去了电话,说自己的丈夫患有焦虑症,5月中旬病情发作,在寻短见,好在被一位年轻小伙子遇见,同一位保安师傅协力救下。陈阿姨(化名)说,她丈夫焦虑症发病严重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5月15号中午,丈夫吃过午饭后外出,家里人以为他和往常一样是出去散步消食的。没想到后来突然接到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电话,说他跑到市七院附近大龙桥上寻短见。市民陈阿姨(化名)说:“当时接到医生电话,让我快点过去,说我老公在做傻事情的时候,我路都不会走了,连忙打电话给儿子、媳妇、女儿,叫他们都过来。”赶到医院后,陈阿姨(化名)得知丈夫是被医院的保安和一位没留姓名的过路年轻人救下的。她说:“我到了医院以后,有好多医生在帮我们抢救。医生跟我说有个人路过,看到了连忙去叫保安师傅。保安师傅很尽力,如果不尽力的话,我老公就没了。”经过近半个月的住院治疗,目前陈阿姨(化名)丈夫身体和心理都没什么大碍了。通过询问得知,当时帮忙救人的是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保安杨大金,杨师傅回忆说:“事情发生在5月15号下午1点左右,一位小伙子急急忙忙地走过来请求帮助,说有人在大龙桥南面的桥沿寻短见,我就直接跑过去了。当时就看到他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桥边,应该有个一两分钟了吧。我当时也急了,就在这边拿了一块砖头,把那个绳子切断了,然后把人放下去了。”据杨师傅回忆,通知他去救人的小伙子听口音是绍兴本地人,大约二十二、三岁的样子,身高在1米7左右,瘦瘦的瓜子脸,当时上身穿着黑色T恤,下身穿着浅米色的裤子。救完人后,小伙子就匆匆离开了,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杨师傅也没来得及询问小伙子的姓名。陈阿姨(化名)向杨师傅表示了感谢,并希望通过媒体可以找到那位好心的小伙子,想当面和他说声感谢。好人无处不在,杨师傅和小伙子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振奋、自豪、传递。为两位英雄点赞!
2021-06-11
患者老太送来锦旗 还要求在医院过年
“我喜欢在这里过年,这里的医护人员照顾我、关心我,比在家还好,我现在能吃能睡,恢复得这么快,真的要感谢他们呢!”说话的这位是家住柯桥区的刘奶奶。她目前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看到目前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良好的刘奶奶,谁能想到她几个月前还身患重病,不能自理,如今却能站着亲手递上一份沉甸甸的大礼:锦旗!去年9月的一天,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室送入一位八旬老太太。当时患者病情很重,不仅被诊断出有血管性痴呆、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病、肺部感染、脑梗后遗症等基础疾病,令医护人员棘手的压疮遍布全身,淤青也多达十余处。患者家属告知医生,老人已经一周没有进食了,不会认人,无法言语,呼吸也非常微弱,甚至连小便都无法自行排泄,面对老人家这样的病情,家属已经不抱太大希望。面对困难,该院神经内科医护人员一方面让家属办理入院手续,一方面随即开展全方位抢救。该院神经内科张烈主任及其医疗团队针对患者的多项基础疾病,给予针对性用药和治疗,尽快控制肺部感染、降低血压、减缓脑卒中的各种后遗症。患者年事已高,吞咽功能受损,护士们就为其调整饮食,给患者喂食营养米糊;患者不能自行排泄,护士们就为她人工导尿。护士长成灵英告诉记者,刘奶奶由于长期卧床,整个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都有严重的压疮,臀部单个压疮面积就达到5厘米×3厘米,比普通人的手掌还要大,几乎连成片,而足跟处的压疮创面深度达到1.5厘米,直接可以看到骨头了。护理组组长郦晶晶每天光是为刘奶奶治疗压疮、换药就需要一个多小时,遇到患者失禁就要马上再换一次。经过一周的抢救和生命支持,奇迹就这么发生了,刘奶奶的生命体征开始稳定,经过1个多月的吞咽功能和康复训练,刘奶奶的精神症状渐渐好转,吞咽障碍渐渐恢复。经过两个多月的压疮治疗,刘奶奶身上的压疮慢慢消失,思维越来越清晰,气色也越来越好了。到了2021年2月初,刘奶奶与这里的医护人员感情越来越好,也越来越依赖他们,每次见到护士就开心地笑,没见到医护人员就会伤心地哭。春节前,刘奶奶向家人提出,想在医院过年,她不想离开这里。家人惊叹该院神经内科的医疗水平和专科护理水平,于是在春节前,给科室的医护人员送来了一面锦旗。“你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刘奶奶的家人说。郦晶晶说:“刘奶奶从一开始不能吃饭,全身高度浮肿、溃烂,生命垂危,卧床不起,到现在能走动,能吃能睡,还会撒娇,每天央求我们不要让她回家,要留在这里过年,我们也很开心病人能一点点康复。”
2021-02-26
美丽鲜花 表达真诚感谢心
11月18日一早,三束由百合、玫瑰等鲜花组成的花束送到了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护理部。花束上各附了一张卡片,分别表达了对医院全体医生护士、全体工作人员和全体安保人员的感谢。医院护理部朱亚珍主任表示:“卡片上简单的一句‘您们辛苦了!’‘祝平安幸福!’‘祝身体健康,永展铁血风采!’这既是市民的心意,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我们会一如既往,以守护市民健康为己任,继续做好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同时,市民的关心我们收到了,你们的暖心我们也感受到了,谢谢。”
2020-11-26
手绘漫画 传递真挚医患情
“为我们每个人都画了一张漫画头像,而且画得很形象很传神,心里真的很感动。”近日,心身障碍科一病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一张来自出院患者的手绘漫画,画上的便是病区的19位医护人员。她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与赞美,这既是一种肯定与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与希望。有时一幅画,便胜过千言万语。“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用真心、爱心、细心和耐心,为患者解除疾苦,让他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与温暖,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心一病区护士长张惠玲说。
2020-11-25
医生用心除病痛,患者感恩送锦旗
对于医生来说,医患关系始终是难以绕开的话题。而锦旗,则是患者对医生医术和医德的最高肯定。患者把对医生最诚挚的谢意凝结成一面光辉的锦旗。锦旗象征着和谐的医患情,是医生收到的最好的礼物。7月27日上午,患者廖女士为心二病区张迪医生送上了一面印有“医德双馨,妙手回春”的锦旗,对张迪医生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表达了谢意。据悉,廖女士长期受失眠、胃部不适、抑郁的困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她尝试了各种治疗手段,都未能缓解上述症状,一次偶然的机会,经人介绍踏入了我院张医生的诊室。张医生认真的分析了病情,尽心尽力的为她治疗。经过一年的努力,廖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原来的郁郁寡欢也变得精神焕发了,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作为一名医生,最欣慰的事莫过于患者能够康复,最大的满足就是得到患者的肯定。正是这样一面面锦旗,说明了患者对于我们医生精湛医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最好的肯定,同时也鼓励和激励每一位医务人员不断进取,用专业、真心、爱心为患者解除痛苦,赢得广大患者的认可。
2020-08-12
急救人的坚守与担当
有这样一群人,无论夏季烈日炎炎,还是冬季白雪皑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刻坚守着120这个生命热线,只要接到通知,风里来雨里去,他们永远奔走在第一线。中午刚吃完饭,就听见“一线请出车”的声音响起。以最快的速度出车,彭海峰医生打电话给患者询问详细地址和病情,但对方是一个老年人,耳朵听不清楚,只是一直说“头上很多血,你们快来”。“先用毛巾压着伤口,我们尽快赶到”医生大声说着,但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因为确定不了地址而着急,一边为患者病情担心着。幸而沿着大致方向开的时候碰到警车,原来老太太也拨打了110。跟警车一路寻找,十几分钟后,终于在一个小弄堂找到了患者,坐在地上,头上血基本止住了,原来是老太太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了。包扎、体格检查、颈托……一系列操作完成后,将老太太搬上了担架。由于路比较窄,只能抬出去。上车了之后,心电监护,氧合,血压……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老太太也很清醒,对答切题,我们都松了一口气……穿梭在街头巷尾,与死神比速度,与生命赛跑,救人于危难之中,我院120急救分站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急救人的坚守与担当。
2020-07-01
探视新方式,拉近“心”距离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病区环境相对封闭,人员相对密集,一直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我院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执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实行最严格的封闭管理,把精神障碍患者作为重点管理对象,给予高度关注、重点保护,保证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自疫情以来,我院禁止实地探视。为满足家属和住院患者的探视需求,医院改变以往等待家属来院的被动探视为主动探视,病区设立“探视日”,医护人员主动联系患者家属,指导安排患者利用电话、视频等形式帮助患者和家属进行联系沟通,帮助家属掌握患者目前症状、睡眠及饮食、社会功能、用药等多方面的真实情况,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鼓励患者家属克服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因长时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医护人员成为了这群最需要关注和关怀的群体的家属。在严格落实体温监测、个人防护的同时,他们主动承担患者的监护和照料工作,给与患者无微不至的关爱。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适时开展康复训练,给患者讲故事、读新闻、唱歌等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还自费给患者添置生活用品和零食,保障患者的生活需求的同时,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早日恢复健康。
2020-06-18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