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 当“i”人碰上 “e”人,如何擦出更多的“火花”?
心灵驿站|当“i”人碰上“e”人,如何擦出更多的“火花”?最近年轻人聊的话题已由“你是什么星座”演变为你是“i”人还是“e”人?甚至很多年轻人的自我介绍也把这个作为标签纳入其中,有些音乐平台还推出“专属歌单”,甚至部分餐厅的等位区还划分了i人和e人专座。什么是“i”人、“e”人?“i人”“e人”其实源自MBTI16型人格测试中一组个体行为差异分类。MBTI是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MBTI的四个字母代表四个主要的人格类型,分别是E(Extroversion)、I(Introversion)、S(Sensing)、N(Intuition)。其中,E和I是对立的,S和N是对立的,这四个类型两两组合,形成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i人:内倾型(Introvert),倾向于独处,享受个人空间;深思熟虑,常在小团体或一对一的交流中表现更好;倾向于先思考后行动,从个体内部世界的抽象概念和想法获得能力的人。e人:外倾型(Extravert),喜欢社交活动,开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大团体中通常更加活跃;倾向于边行动边思考,从与他人互动或参加不同的活动中获得能量的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i人享受独处,e人更愿意通过社交吸取能量,也可以代入到之前很火的“社恐”和“社牛”概念里去理解。不过这个结果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算是相同人格属性也会存在差异,这其实是互联网一种偏娱乐的方式。“i”“e”人,如何才能更懂彼此?1.认识性格差异: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i人和e人之间的差异,并理解这些差异是性格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之分。2.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强迫内向的人参与他们不舒适的社交活动,也不贬低外向人的社交需求。3.利用性格优势:在团队合作中,可以利用i人的深入思考和e人的社交能力,形成互补。4.促进相互理解:通过教育和沟通,帮助i人和e人相互理解,减少误解和偏见。5.鼓励自我发展:鼓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进行自我发展,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自己。“i”“e”人相碰,如何破局?1.创建包容性环境: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社交场合,都应该创建一个包容不同性格类型的环境。2.提供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交流方式,比如为i人提供书面交流的机会,为e人提供口头交流的机会。3.鼓励团队合作:在团队中,鼓励i人和e人相互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解决问题。4.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比如为i人提供更多的独立工作时间,为e人提供更多的团队互动机会。5.培养自我意识:鼓励每个人发展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并学会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调整自己的行为。i人和e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性格类型,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挑战。通过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每个人的独特性,并找到促进不同性格类型人群和谐共处的方法,如何擦出更多的“火花”,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人格测试虽然好玩,但MBTI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方式,所得出的结果并不绝对。如果对心理测试感兴趣,可以登录“绍兴市心理健康云平台”微信小程序,这里有更多心理测试等着你。
2024-09-19
心灵驿站 | 新学期,新压力,你家的娃扛住了吗?
心灵驿站|新学期,新压力,你家的娃扛住了吗?新学期已经开始,焦虑、烦躁、试图逃避……您家的孩子有出现这种情况吗?开学季通常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时刻,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可能更多的是感到开学后的压力。其实,当下的家长内心都有一个共识,孩子的压力大。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中考、高考,每一次的开学、考试,这种压力也愈来愈大,随之发生的种种问题也就成为困扰青少年最主要的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哪里?1.来自学业的压力。对于学生而言,学业压力是最大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学校、家长要求取得好成绩,教学围绕分数展开,因此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也强调分数至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负担随之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也相应增高。开学后,一些学生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以适应急转弯时期,因此感到压力很大。每天做功课的时间太多,大脑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所学内容难度加大,时常遇到困难,感觉很难应对;每天学习和生活任务单调重复,缺乏变化和趣味。2.来自同学的竞争压力。回到学校,一些上进心较强的同学常担心其他同学超过他,便开始整天一分一秒也不放松学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压力过大时就发生严重的紧张情绪,焦虑过度,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来自考试的压力。考试是评定学生成绩的尺度,开学了,又将迎来大大小小的各种测试,这些即将面对的考试对学生发生督促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考试前和考试中,每个人都感到紧张,个别人会在刚开学就开始担心这学期能否取得理想成绩,出现过度焦虑、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差的现象。4.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是需要的,但谨小慎微,若开学后,全家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会让孩子感到压抑,从而增加无形的压力。在家里,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要求高、时刻监控,比如,永远在孩子耳边唠叨,在孩子写作业时总是厉声训斥;家长自己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家人间关系不和谐,家里争吵不断,气氛不愉快,这也会放大孩子的压力。5.来自自己的压力。作为学生,某些作业不会做,某些作业完成不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有的孩子会因为某个作业没做完而感到非常焦虑,可能到了校门口就迈不动脚了,也可能到了回学校的时间就开始惴惴不安了。有的孩子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几乎很难达到的目标,目标不达成会觉得挫败,就变得不愿意去学校了,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如何得知青少年正处于“高压”的处境中?压力存在双面性。适度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我们迅速行动,并带来挑战,让我们集中注意力。适当的压力可以在关键时刻推动我们更进一步。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当学业压力超过青少年的承受能力时,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功能将会受到损害,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攻击性增强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逃避或表现出极端行为,如自残和轻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情绪表现:易变的情绪面对开学后每日繁重的课业,突击的考试,稍不留意就会被“反超”的紧张感,让青少年感到压抑、焦虑和疲惫,因而情绪上会出现较大波动,时而高昂,时而低落,时而兴奋,时而愁苦。甚至一些青少年为应对这种情绪,会采取玩世不恭和冷漠的态度与周围人际关系互动。行为表现:攻击及极端性行为处于长时间的身心疲惫和过重压力下,青少年的情绪稳定能力会下降,自我控制力减弱。遇到的刺激可能成为他们情绪失控的导火索,产生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指的是有意伤害他人言语或身体的行为,不仅包括直接的身体攻击,还包括言语伤害、情感上的敌意等其他形式的攻击。压力过大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变得易怒,攻击性较强,渴望发泄情绪,并将这些情绪发泄在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和他人身上。另外,还有少部分青少年会选择用伤害自己的行为来发泄情绪,造成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严重后果。日常表现:自卑或逃避行为青少年承受着过大的压力,会感觉无法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感。因此,出现贬低自己甚至自卑心态,或是一些回避性行为,如拖延敷衍作业、不想努力、学习效率低下、厌倦,不愿意尝试等。此外,他们可能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逃避现实生活,选择通过游戏等方式来避免参与社交活动,对休闲娱乐活动失去兴趣。身体表现:躯体症状长期的学业压力、情绪紧张和睡眠不足会对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例如入睡困难、浅睡眠、早醒;肌肉酸痛、颈椎沉重、背部僵硬;生理调节紊乱;偏头痛;胃溃疡、腹泻、便秘和消化功能紊乱;记忆力和食欲减退等症状。身体的不适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影响学习状态和心态,进而加重学业压力,形成恶性循环。如何科学缓解开学后的压力1、学会自我管理技能。学习如何管理时间、设定合理目标、制定科学计划,学习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划分轻重缓急,继而合理规划各科目学习时间。自我管理技能是一项能够良好辅助学习和生活的“必修课”,让我们更好管理时间和资源。2、保持积极向上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应对各种压力。不妨尝试一下“即时奖励”,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予自己相应的奖励,循序渐进培养自信心,也给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底气和决心;“任务打卡”,列出自己要完成的学习的任务,每完成一项就划掉,通过记录学习帮助自己成长,看得到的努力更是一种鼓励和支持。要相信,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每一次的尝试和努力都是值得的。3、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饮食均衡、锻炼身体等都能够帮助青少年减轻学习压力。更稳定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而且能减轻心理负担,培养阳光心态。4、选择适合的放松途径。青少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放弃接触大自然、拥抱生活的机会。适当的时间,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出去走走,利用周末爬山、野炊;抑或是寻找自己的兴趣,写日记、看电影、打篮球、画画等等,都是良好的纾解心理压力的良方。5、建立稳定且良性的人际关系。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予青少年极大的情感支持,多多倾听孩子的苦恼,多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多多支持孩子可能不大成熟的想法,提供一个包容、信赖又有力量的生活环境,减轻学习压力;与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一起玩乐,一起学习,互诉心里话,分享彼此生活,交流学习心得,也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6、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焦虑、紧张、不安或烦躁的状态中,对于难以平静下来感到困惑,那么应该寻求一定的帮助。寻求帮助并不意味着软弱或失败,相反,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对于家长而言,通过心理咨询也可以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行为、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降低家长的焦虑,为家长提供帮助孩子缓解压力的方法。
2024-09-10
新学期,做一个“不讲道理”的家长
新学期,做一个“不讲道理”的家长“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很多家长常说,孩子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父母常发脾气。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不想听。”这是孩子在面对父母大道理时的内心独白。一个无助的孩子并不想听大人说:“你做错了!”“你应该这样做!”他想听的是:“我懂你。”一旦父母反复强调对错,强调理性,就是将孩子的心越推越远。“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理论上人们都认可,可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如何劝说孩子,如何给孩子讲道理。常有年轻父母们详细陈述了老人带孩子如何包办溺爱,导致孩子有许多毛病,后面提出的问题却是:“这种情况下,我如何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改正缺点?”心理学上有一个“麦拉宾法则”,也叫“7/38/55定律”。它讲的是,我们在和一个人交流时,对方感知到的信息:55%是通过看,比如手势、表情、态度、肢体语言等;38%是通过听,比如说话时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只有剩下的7%,才是纯粹说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父母在跟孩子讲道理时,他真正能听到的,只有7%。而剩下的93%,则是通过看肢体语言和听语气语调来获取的。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和脑科学家蒂娜·佩恩·布赖森发表研究结果:“孩子听不进道理,原因在于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不符合大脑发展规律。”我们的大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理智脑”,下层是“情绪脑”。而孩子的发育规律是,先下层,后上层,先情绪,后理智。也就是说,对于大脑尚未发育完善的孩子来说,讲道理,孩子可能根本就听不懂。教育家卢梭说:“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而这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以为只要道理讲得够明白,就可以静待花开。殊不知,说得越多,孩子越听不进去;脾气越大,孩子越毫无反应。家庭教育中最大的愚蠢,就是冲孩子讲道理,不停地讲道理。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优秀的父母,都是“不讲道理”的。《新中式父母》里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这个世界上,有两类父母。一类是‘吃老本型’父母,他们使用过去自己接受的一套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假如孩子表现不好,他们通常只会认为传统教育没有问题,是孩子有问题。一类是‘学习型’父母,他们会去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假如孩子表现不好,他们会反思,然后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越是优秀的父母,越懂得从自身出发,找寻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引领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少讲道理,多听孩子怎么说。孩子进入学校后,父母就要学着转变角色,教育方法也要随之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着听孩子说,如果你愿意听孩子说,愿意真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可以使孩子对你越来越信任,你的道理越容易被孩子记在心里。首先,你要对孩子所说的保持兴趣与关注;其次,你不能急于给建议、反驳或讲道理;最后,还要放下评判,全然地接纳孩子。学会倾听,就是亲子之间高效沟通的第一步。
2024-09-02
心灵驿站 | 这件事比开学更重要!
心灵驿站|这件事比开学更重要!这份开学初心理调适指南助力你顺利开学距离开学还有不到10天的时间,许多同学都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面对孩子假期余额严重不足的预警,父母是不是觉得依(喜)依(大)不(普)舍(奔)?终于熬到孩子开学了,再也不用过着一边上班,一边还要担心孩子在家怎么过的生活了!但随着开学季临近,不少父母发现有的孩子满心欢喜迎接新学期,有的孩子却表现出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发脾气、焦虑不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学综合征”。开学综合征是病吗?对孩子危害大吗?作为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心理调节?小编综合整理了这份关于“开学综合征”的通关秘籍,请注意查收哦!开学综合征是病吗?我们常说的“开学综合征”其实并不是医学诊断的病症名称,而是指假期结束、开学初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进入新环境可能会难以适应,家长需要特别注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变化。部分孩子的情绪心理问题相对容易辨别,会出现注意力下降、焦虑、情绪不稳定等表现;还有的孩子表现为生理问题,出现失眠、头痛、发热等躯体不适症状。开学综合征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当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时,父母不用过度紧张,多数孩子经过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自主调节,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但如果症状较重或症状持续存在,超过两周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就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否则可能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导致孩子无法坚持完成学业,或者发展为躯体形式障碍、适应障碍、长期焦虑等问题,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成长。以下几类孩子,父母需要格外注意:遭遇过校园欺凌的学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学生;过于追求完美的学生;取得进步但得不到老师、父母认可的学生;社交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应对开学综合征?规律作息,调整生物钟假期里难免“日夜颠倒”,临近开学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回归上学时的作息,调整生物钟,睡前应避免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家长可以在睡前给孩子听舒缓的音乐、喝热牛奶、热水泡脚促进睡眠。对电子产品,要逐渐断舍离。开学后,孩子要远离“电子榨菜”。较为常见的方法有:“隔离法”,如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等待10分钟”,先专注于手头的任务,等过了10分钟想玩手机的念头就没那么强烈了;做有益身心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如弹琴、画画、看书等等,让自己忙起来就很容易从“瘾”当中走出来。适应节奏,制定学习计划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孩子出现畏难心理是很正常的,父母可以正面引导,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心理状态,对新学期、新生活树立预期和认知。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自身情况,适应新学期节奏,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阅读书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新学期来临,孩子从家庭环境过渡到集体生活可能会难以适应,无法融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提前联系同学,分享假期见闻,表达对新学期的期待。对于缺乏社交技能的孩子,父母可以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比如说话的技巧、识别他人的语言和情绪信号、发生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理等。合理宣泄,及时寻求帮助当察觉到孩子的情况不对时,父母不要用否认、说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抵触心理,父母可以用平和、开放的姿态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把心里的负面情绪说出来,同时给予疏解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也可以教会孩子运用一些宣泄的办法,比如大声朗读、适当运动等。如果孩子的情况依旧没有得到好转,要记得及时求助专业人员。
2024-08-26
团体治疗,带给你不一样的人际互动体验!
团体治疗,带给你不一样的人际互动体验!很多人一听到“心理治疗”,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在治疗师面前倾诉心事的画面。但其实,心理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团体治疗就是一种,让我们一起看看吧1.什么是团体心理治疗?团体治疗是一般由一个或多个治疗师带领,有5-20名团体成员,每周一次或数次,每次1.5-2小时。这种形式的治疗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团体治疗师引导讨论并帮助参与者处理情绪和经历,成员可以分享,获得反馈,并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团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可以解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并促进个人成长。2.团体治疗与个体治疗的区别?个体治疗团体治疗优势治疗节奏完全取决于来访者个人需求,能更深入地解决个人议题等共享的归属感让一行人共同处理问题,彼此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与鼓励,有更多的机会从他人身上发现与觉察自我,尤其是人际问题的宝矿区,也是实战场。不足缺少机会去学习和自己一样遇到问题的人,他们所具有的成功经验。缺少个人关注的机会。3.团体治疗的常见类型:认知行为团体、人际团体、心理教育团体、技能团体、非语言表达团体等。认知行为团体:侧重于改变不适应的负性思维模式、情感反应和行为。社会支持团体:提供社会支持,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交互动,改善社交技能。心理教育团体:教育参与者关于他们的疾病和应对策略。技能团体:侧重于心理技能的训练,如情绪管理、正念、放松训练或社交技能训练等。非语言表达团体:使用艺术疗法,比如舞动治疗、音乐治疗等。4.团体治疗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功效团体心理治疗创设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成员在充满温暖、信任、安全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学习,学会应对,相互鼓励,增强自信,认识和改变不良的人际模式,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减轻躯体不适。对于焦虑症患者:可以认识到焦虑症的本质及易患、促发、维持因素。对成员们表露出的非理性认知进行分析、挑战和质疑。启发引导帮助团体成员正确对待疾病,改变错误认知,学会管理情绪,促进自我成长。对于抑郁症患者:患者在团体中能适当地表露及逐渐展现本来的自己,表达抒泄、释放自己内心隐抑的情绪,获得归属感,与他人分担自己的痛苦,分享自己的快乐。也更愿意表达自我,探索自我,并增加他人对自身的接纳程度,提高自尊和自信水平,从而激发成员自我改变的愿望与能量。对于失眠症患者:纠正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以及与失眠相关的不正确睡眠观念,重塑合理认知模式。缓解各种与失眠相关的负性情绪,消除对失眠的恐惧,帮助患者减少或戒断催眠药,重建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对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在面对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冲突时所产生的消极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得不到宣泄,从而导致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在团体心理治疗中鼓励组员主动分享心中不良情绪反应,关注身体的感受并实施交流,分享情绪缓解经验,通过转移注意力,减轻对躯体的关注,从而自我放松,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最终躯体化障碍得到改善。
2024-08-20
酷热天谨防“情绪中暑”!五招帮你“心理降温”!
酷热天谨防“情绪中暑”!五招帮你“心理降温”!夏日炎炎,忙碌的现代生活却不会因为高温而停止。虽然有空调可以在室内降温,但是人们总是无法避免的要忍受火热的骄阳、拥挤的人群,汗水流淌,心情也在不经意间起伏,人们可能会更加容易受到诸如烦躁、疲倦等负面情绪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统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中暑"。高温使人出汗多,体内电解质及水流失多,造成脑的内环境发生变化。对脑功能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闷热的天气使人的不适感加强,睡眠不足并且食欲很差。如果不能够很好的降温、消除疲劳,极易影响情绪。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情绪中暑"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它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显著的影响。以下是情绪中暑的具体表现:●情绪烦躁,高温不仅增加了身体上的不适,如出汗和脱水,也可能加剧心理的紧张感,导致个体的脾气变得更加暴躁,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拉四忘掉事情;●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在高温的影响下,人们可能难以集中精神,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可能在高温天气下难以专注于学习,而办公室工作者可能发现自己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反应迟钝,导致工作效能的降低。●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也要求旁人照他一样做,否则就大发脾气,使起性子不吃饭、不睡觉,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症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睡眠增加和白天困倦,注意集中困难,清晰思维困难,疲劳或精力下降,性欲减退。炎热天气下如何防止情绪“中暑”呢?不妨尝试以下选择1.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2.选择相对平和的活动,如可以在凉爽的室内听听舒缓的音乐、看看书等。3.做好心理调节,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夏季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4.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5.适当午睡(光线调暗或使用避光眼罩),夜间减少持续强光照射(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这些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夏季情感障碍。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改善情绪中暑的症状,并且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及时寻求帮助,在精神心理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干预。总之,夏天情绪中暑是一种可以通过调整物理环境、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来有效应对的现象。在炎炎夏日中,保持心态平和、注重休息和饮食调整是预防情绪中暑的关键。
2024-08-13
心灵驿站 | 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
心灵驿站|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游戏沉迷的定义玩网络游戏是很常见的行为。游戏沉迷指的是到了网瘾的程度,也就是一天玩游戏8小时以上,持续三天以上,并且严重影响他的社会适应,比如不跟朋友来往了,社交急剧减退,甚至不去上学,这叫网瘾。如果只是喜欢玩游戏,不能称之为网瘾。游戏沉迷是否到了不正常的程度,关键在于是否和环境适应不良。标志是影响了人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在中国版《精神障碍诊疗规范》中,游戏沉迷成瘾,叫“游戏障碍”,和赌博障碍共同归类于“成瘾行为所致障碍”。“游戏障碍”患病率为5%。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是什么?1.缺乏生活的意义感与乐趣孩子在书本学习上花费太多时间,日常生活过于单调,自主空间被压缩,找不到人生意义,经常陷入无聊、空虚之中。即使孩子有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也会阻止孩子,孩子不能从中感受到快乐,而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比较丰富的虚拟世界。2.缺乏成就感父母经常唠叨、吐槽孩子“成绩不好”“家务也不会做”,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在游戏通关时会及时设置各种奖励,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日常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与情感上的满足。3.缺乏容错空间孩子在现实中没做好事情时,会被父母批评责骂,哪怕努力了也得不到肯定。而在游戏中的容错空间很大,输了不会被批评,而是被鼓励再试一次,孩子当然越挫越勇了。4.缺乏人际关系孩子家中父母陪伴少,学校里也没什么朋友,现实生活中缺乏情感链接,孩子只能选择手机和电脑陪伴了。孩子沉迷游戏的危害有哪些?1.身体健康的损害孩子长时间沉迷游戏,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不能正常进食,睡眠不足,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胃肠功能紊乱等。2.心理发展的损害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将游戏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会造成角色混乱,迷失自我;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也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容易产生心理冲突,诱发心理问题,如出现焦虑、抑郁、敌对、易怒、偏执、负罪感、攻击行为等。3.社会功能的损害孩子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将自己封闭起来,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拒绝上学或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成绩下降,家庭冲突增多等。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1.加强亲子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为家庭营造良好的温馨气氛,要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到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父母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父母要多与孩子一起聊天、做游戏、共同活动,还应经常有爱的表达,如一个拥抱、一个抚摸就能让孩子在心理上有足够的满足。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政府和社会机构应该加大关注力度,增加留守儿童寄宿服务、社区之家活动等,同时更多地支持到家庭,让留守儿童也感受到家的温暖。2.帮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做一个有趣的人家长可以思考如何在家庭当中进行游戏化的管理,比如,当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你怎样通过一种游戏化的设置能让他感觉到更多的成就感,或者说在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游戏化的元素,让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依旧觉得你是一个有趣的人。3.积极引导,合理使用互联网家长需要教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确保他们访问的内容是安全和适龄的,比如在选择游戏软件时,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选择那些健康有益的游戏项目,作为对他辛苦学习的奖励。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订上网规则,如:只能进入指定的几个网站;别人推荐的网站须经过家长同意才能进入;不可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学会保护自己等。同时,通过亲子讨论尽量与孩子达成共识,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的时间上网,平时一天不超过半个小时,节假日不超过1小时。4.培养兴趣爱好,获得乐趣与成就感家长要善于挖掘孩子的兴趣,课余时间带孩子去运动、游玩,或者和孩子一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或者夏令营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还能帮助他们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和成就感,他们对游戏的依赖自然就会减少。5.制定循序渐进的戒断计划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禁果效应”,你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反而越想要去做这件事。如果孩子已经游戏成瘾,直接让孩子不玩手机很难实现。堵不如疏,根据当下孩子的状态,与孩子协商,制定协议,这份协议的内容可以包括每天游戏的时间、一些制约的条件,比如,重大考试、测验期间减少或停止玩游戏的时间,在假日里则可适度延时等。协议制定完后,孩子必须严格遵守承诺,家长则需履行监督职责。制定计划慢慢让孩子戒断手机,给他们建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同时也可以设立奖励机制,让孩子更有动力去戒断游戏瘾。面对孩子沉迷游戏一味地打压限制只会让孩子的心理越来越扭曲我们要通过正确地引导和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来预防游戏沉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2024-07-24
孩子的这十二个信号,说明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
孩子的这十二个信号,说明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始终关心孩子的健康。虽然身体的健康容易观察,但心理的健康又如何呢?许多父母,尤其是那些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父母,感到困惑和无助。然而,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黄悦勤教授的全国性调查显示,在中国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小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个数字,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但难题是:家长怎么判断什么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不良倾向?如果孩子有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干预?的确,孩子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建议,但可以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请注意!以下是孩子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警示信号:信号一: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孩子突然不喜欢上学,父母可能会本能地寻找外部原因,比如学校的教学方法、老师的行为或孩子是否在学校受到欺凌。但如果孩子的表现与其他同学有显著差异,父母应该警惕,这可能是孩子心理状态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信号二:过度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离不开网络的世界,但如果孩子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甚至忽视了学业和人际关系,这可能不仅仅是自制力的问题,而可能是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信号三:拖延偶尔的拖延可能只是懒惰的表现。但如果孩子持续拖延,且任何引导和管教都无效,父母应该考虑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信号四:不愿外出青少年通常活泼好动,喜欢户外活动。如果孩子长期不愿外出,这可能是心理状态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信号五:社交退缩内向与社交退缩是不同的。内向的孩子可能不主动表达,但会通过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注。如果孩子完全不与人交往,甚至与好朋友的关系也变得疏远,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信号六:对老师产生厌恶感如果孩子突然对学校或老师产生厌恶感,父母不仅要考虑老师的原因,还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状态。信号七:过早的恋爱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平衡对异性的喜欢与学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但如果孩子认为爱情是一切,没有爱情就失去了全世界,这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信号八:破坏物品暴力行为往往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如果孩子经常在房间里摔东西或砸东西,这可能是他们需要发泄情绪的一个信号。信号九:攻击他人攻击他人不仅仅是性格问题,对于已经懂事的青少年来说,这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信号十: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指在面临考试时,由于心理素质差而产生恐惧心理,并伴有各种身心不适的症状,这可能导致考试失败,并形成恶性循环。信号十一:睡眠不规律如果孩子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只喜欢躺在床上,或者睡眠不规律,这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信号十二:饮食问题无法控制的饮食行为,无论是厌食还是贪食,都可能是孩子心理状态出现问题的一个反映。这些警示信号单独来看可能并不严重,也可能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现。但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五个以上的信号,父母应该高度关注——这可能不仅仅是代沟问题,孩子可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心理障碍。孩子心理发展地图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帮助父母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1-2岁: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培养至关重要。3-4岁:孩子开始发展社会技能和情商,需要父母的引导。5-6岁: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应鼓励他们独立思考。7-8岁:孩子喜欢分享知识和兴趣,渴望得到肯定,父母应鼓励他们发表观点。9-10岁:孩子需要私人空间,父母应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好处包括:1.改善情绪:体育活动能降低青少年的悲观感和自杀倾向,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2.培养坚持、忍耐和抗挫折能力: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坚持和毅力的最佳方式,有助于他们面对困难时更有韧性。3.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体育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经历,培养了他们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这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2024-07-15
健康科普 | 心理测验和心理量表的那些事……
健康科普|心理测验和心理量表的那些事……“医生,做测验和量表有什么用处呢?”“医生,我就是来开药的,为什么要我做题?”“医生,这个测试准不准啊?”患者们对于心理测量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心理测验和心理量表的那些事。1.什么是心理测验和心理量表?心理测验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测量工具,也可以理解为一项测量活动。第一层含义:心理测验是指以了解人的心理或行为特点为目的,获取有效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如人格测验、记忆测验、智力测验等。第二层含义:心理测验是指以了解人的心理或行为特点为目的的一项行为活动。如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某位同学进行一次智力测验。心理量表是一种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其特点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在许多场合,“心理量表”与第一层含义的“心理测验”经常被用作同义词。2.心理测验和心理量表在精神科临床中具有什么作用?医学诊断评估目前被用于精神医学的心理测评方法有很多,根据它们的功能分别用于评估智力水平、情绪状态、行为问题、家庭环境、人格特征、适应行为等。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测评的结果,对服务对象给出建议和指导。治疗效果评估采用心理测验或量表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个体差异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个体在成长的过程,受遗传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心理特征上显示出各不相同的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每个个体的特点,给予最佳治疗指导方案,使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3.精神科常用的心理测验和量表有哪些?精神科目前所使用的心理测验和量表已多达上百种,常用类型如下:此外如强迫症状评估、自杀和攻击风险评估、物质依赖评估、生活事件及应激评估、进食问题评估、社会和生活功能评估等类型的测验和量表也较为常用。4.关于心理测验的常见问题问题1、心理测验的报告显示我有重度抑郁,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啊?很多患者完成心理测验之后,报告中可能会有一些结果提示,如“重度抑郁”“轻度焦虑”“强迫症状严重”等。那是否就说明得了相应的精神疾病呢?不一定!心理测验类似于我们平时看病时的“抽血化验”,是医生临床诊断时的重要参考。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以及心理测验的局限性,心理测验的结果不能代替医生的临床诊断。因此,即使患者的心理测验报告提示异常,仍需临床医生结合其他资料以及诊断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之后才能做出最终诊断。问题2、医院的心理测验或心理量表测得准吗?心理测验和心理量表的准确性是很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那究竟心理测验或心理量表测得准不准呢?首先,精神科所采用的心理测验和量表一般均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经过了严格规范的编制及修订,信效度指标良好。任何心理测验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且人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复杂多样,测量难度大,因此心理测验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只要测验过程规范,被试者正确理解测验规则及项目含义,真实作答,心理测验的准确性一般都是比较高的!问题3、我在别的医院已经做过心理测验了,这次还需要做吗?一般是需要的。首先,多数心理测验或量表都有评估“时效性”的规定,评定的是某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情况,一般为近1-2周或近1个月内的情况。再者,不同医生的临床经验及评估角度不同,在心理测验的使用上也会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评估更换就诊医院或医生时还是应该按照新的医嘱完成相应的测验。另外定期的心理测量便于动态跟踪临床疗效,对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有力指导,预后更准确。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测量与治疗室的科内人员全部通过国家心理卫生协会认定机构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科室拥有网络化的心理测评系统,目前主要开展:心理状态类测量、精神症状类测量、人格类测量、记忆测量、智力测量、社会功能测量、职业心理测量、认知功能测量、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测量等200余种。团队坚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操作规程,熟练的测评技术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体检、心理咨询与治疗、智力评估、择业指导、人才选拔、科学研究等服务。
2024-07-08
心灵驿站 | 家长如何甄别孩子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
心灵驿站|家长如何甄别孩子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期,面对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该如何关注了解?遇到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部分原因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孕期卫生及生理疾病等因素。a.儿童受到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身心发展异常,如精神分裂症、多动症等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b.母亲孕期的卫生情况(如:孕期营养、孕期情绪状态、孕期服药、生产过程等)会对胎儿的脑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c.当孩子的身体生病或受外伤,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a.幼儿及童年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是一生都难以消除的。b.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c.学校教学氛围、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同辈群体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会有哪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和控制,很多儿童时期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会影响终身。a.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会功能,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厌学、拒学。b.心理健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好的话可能会影响终身,也就是说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轨迹受到了影响。c.一些儿童时期的问题也会发展到成年,比如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些问题也会导致成年时候更严重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影响终身的大问题,早期干预非常关键。家长该如何甄别孩子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a.生理变化: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b.情绪变化: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c.行为变化: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d.学业变化: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e.人际关系变化: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一般来讲,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两周以上,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关爱孩子心理健康家长该怎么做?a.了解孩子心中的“自己”。可以让孩子画一张画代表自己,然后问孩子你觉得你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看看孩子说出的优点多,还是不足多。如果孩子说出自己的不足远远多于自己的优点,说明他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更多是负面的、消极的。家长要在平时的沟通交流中,多鼓励孩子、认可孩子,多给孩子正面的反馈。b.了解孩子心中的“家”。可以让孩子画一张画代表家庭,让孩子拿小动物代表家人。比如孩子拿狮子代表爸爸,你可以问,这是一头怎样的狮子呀?孩子如果说:“这是一头凶猛的狮子,它会吃其他动物。”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爸爸在他的心里是一个很吓人的形象,让他感到很害怕。c.了解孩子心中的“支持系统”。可以让孩子玩剪纸游戏“支持小队”,就是剪出手拉手的几个小人,问问孩子遇到困难时,谁能支持你、安慰你。这样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有没有朋友,跟朋友间的关系怎么样。d.了解孩子心中的“情绪”。可以用画情绪脸谱的游戏了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画一下今天的情绪脸谱,这样家长就能知道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绪状态,有什么开心的事,什么不开心或者生气的事情。孩子画完后,跟孩子聊一聊,帮助孩子表达情绪、认知情绪。e.了解“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搭房子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下自己是否对孩子的需求足够敏感,能够支持和跟随孩子,自己是多指挥孩子还是多给孩子独立空间,自己给孩子设置的挑战是孩子能够完成的还是太难会挫败孩子,自己设定的规则是僵化的还是灵活的。特别提醒以下情况需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孩子行为明显不同于其他同龄孩子对家长或他人有攻击性;·不社交,没有朋友;·有亲情丧失、校园霸凌等创伤经历;·家长对于亲子关系感到有压力,需要支持和帮助。绍兴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简介绍兴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是系统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医疗机构,承担全市社会心理服务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工作。中心汇集了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18名,主治医师及中级心理治疗师26名,医师及初级心理治疗师12名,二三级心理咨询师20余名。中心开展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老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测量、辅导、咨询、治疗和科普,从普通心理咨询(人际适应、婚姻、亲子、学习问题、网瘾、行为问题等)到心理障碍(抑郁、焦虑、强迫、恐惧、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的咨询、干预和治疗等多种服务。中心开通了心理热线85157777/96525,为市民心理危机求助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根据来访者的需求,提供个体化、整合的治疗服务,包括药物结合心理治疗。特色诊疗服务有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心理体检、团体心理咨询及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技能培训、绿色就诊通道等项目,从整体上关注身心健康。挂号预约方式: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门诊服务-预约挂号-普通号或专家号-特需心理门诊中心地址: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三楼(绍兴市越城区胜利西路1234号/85397751)绍兴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绍兴市越城区越西路21号/85397869)
2024-07-01
心灵驿站 | 一种新型员工福利——EAP(员工心理援助),你知道吗?
心灵驿站|一种新型员工福利——EAP(员工心理援助),你知道吗?经常听到有朋友说自己公司有些福利,如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免费培训等等。那么,还有哪些福利能提高员工归属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那就是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俗称员工帮助计划,是一项基于组织健康发展的视角,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及其他交叉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对相关群体及个人开展系列的健康宣教、心理诊断、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等服务,以帮助组织践行关爱理念及文化,降低运营过程中人的心理风险,促发产生高效行为的内在动力的企业级服务。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EAP不仅仅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同时也是对管理层提供的福利。EAP的起源与发展EAP起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随着美国的一些企业不断扩大自己队伍规模,大量引进劳动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少,管理方式上的漏洞也就更多地显现出来。怠工、装病、离职和工作事故等问题层出不穷,员工酗酒问题尤为突出,有企业聘请专家来解决酗酒问题,建立了职业酒精依赖项目(OccupationalAlcoholismProgram,OAP),诞生了员工帮助计划的雏形。与此同时,企业发现员工的家庭问题,如家庭暴力、离婚、精神抑郁越来越影响员工工作表现,于是很多OAP项目扩大范围,慢慢演变成了EAP,服务对象也从员工扩展到员工家属,项目增多,内容也更丰富。近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大型企业,领导层的流动性增加,员工离职率的增加等问题的出现,都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政府部门对EAP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发现EAP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同样也能够提升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效率,间接地给民众带来好处,提升公众满意度。因而EAP目前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得到广泛应用。EAP为何会受到企业和员工欢迎对于企业、政府部门、各事业单位而言,引入EAP服务,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有效、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和部门的工作效率。对于员工和雇员而言,接受EAP服务,可以减轻不少来自家庭以及工作方面的压力,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及工作热情。员工如何更好地使用EAP服务EAP服务包括多项内容,有企业服务、管理层服务、以及员工个人服务。其中员工个人服务内容有:A.心理测评通过心理量表及问卷调查评估员工压力、情绪、活力、抑郁倾向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水平,给每位员工出具个人报告,指导他们如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对高心理风险的员工进行预警和提示,员工可以利用这些测评工具掌握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能够通过不同时段的测评进行自我对比和观察。B.心理热线(7*24小时)7*24小时的心理咨询是EAP中的核心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婚姻情感、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工作压力等,心理专家评估来寻求帮助的员工面临的问题,用短程干预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常见的咨询方式有:电话咨询、在线咨询、面对面咨询、驻场咨询、邮件咨询等方式,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除邮件咨询、在线问答以外,通常其他的咨询需要提前预约,危机干预可以拔打应急电话。C.心理知识培训心理知识培训是EAP重要服务项目之一,旨在帮助员工掌握沟通技巧,提升身心健康、应对心理困扰以及家庭教育及互动的方法。培训内容及形式上丰富多样,通常有集体讲座、互动式工作坊、心理沙龙和在线视频及音频课程等。员工可以多关注企业的通知以及EAP服务商发布的培训消息,根据个人的喜好,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D.心理知识宣传EAP服务机构会通过手机短信或彩信、心理书籍、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企业员工宣传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常用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帮助员工活学活用。E.外部转介和追踪通常在短程心理咨询中发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比如严重的神经症、中重度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或其他精神疾患,EAP就需要启动转介服务,指导来访者本人去专科医院就诊,在来访者无法去就诊的情况下,指导其亲属或单位协助来访者去就诊,并在就医过程中随时跟进了解来访者的康复情况,给以适当的心理支持。EAP的功能与作用无论是企业的党群工会、HR、HSE、EAP内部梯队等负责人,还是各级管理者,又或是普通的员工都能通过EAP服务来获取收益。组织发展、思政工作、员工关爱、质效提升、职场健康、自我成长等,EAP能有效地实现企业或员工个人的各类需求,因为EAP的服务理念及价值正是在与不同群体的诉求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体现的。A.EAP对组织的作用EAP从本质上就是聚焦于组织工作场所的服务,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EAP的目标是通过为员工提供心理援助,或者根据员工需求提供相关帮助等等。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消除和预防生产力下降。EAP对组织的具体作用:1、通过对心理变量的干预提高管理效果,改善组织绩效,提高生产率;2、降低各种关联管理成本与管理人员负担,如离职率、缺勤率、意外事故率(工伤)增加所导致的损失(如:招聘费用、培训开支、错误解聘等);3、丰富福利制度,满足员工不断变化和提升的需求,特别是心理层面的需求;4、优化组织承诺,增强员工在组织中的幸福感受,提高员工的各项满意指标;5、增进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同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人才保留;6、改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士气,提升公众形象;7、减少客户投诉和赔偿投诉。B.EAP对管理者的作用对于管理者,处理工作中所牵连到人的问题;以及处理人与人的问题所衍生出的关系问题,是管理者们最棘手的管理问题。这些难题包括:绩效与人性的冲突,股东、中层管理者、员工、客户的兼顾及企业文化与个人管理风格的调和等。EAP对于管理者的具体作用:1、优化管理风格,更有效地领导整个团队;2、为业绩分析和改进提供管理工具;3、提高追求目标、改善员工关系;4、规避管理意外事件的风险;5、确认和有效解决员工问题,协调关系,减少来自于员工的投诉;6、避免涉入私人问题,提供错误建议;7、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其它问题。C.EAP对于员工的作用对于企业中的员工而言,EAP是他们的一项福利,是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无偿使用的重要资源。员工可以在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突发事件、生活方式以及家庭问题等多领域获得专业指导和帮助。EAP对于员工的具体作用:1、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指导其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2、促进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3、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心理困扰;4、帮助员工舒缓压力,降低压力对自身的负向作用;5、推进员工的良好人际及工作和谐关系;6、促进员工家庭和睦,改善夫妻和亲子关系;7、协助员工自我成长,引导生涯发展,增加工作动力。综合EAP的功能,可以表述为:管理层的咨询和培训、员工及家庭教育、建设性的干预和激励、保密状态下的问题诊断、评估、短程问题解决或转介、跟踪及支持、评价(计划、分析、报告)等。
2024-06-26
助力考试,智慧陪伴——中高考前如何做称职的家长
助力考试,智慧陪伴——中高考前如何做称职的家长随着中高考的临近,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家长们的支持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考前心理调适这一主题,探讨家长如何适度引导、理性陪伴、积极沟通、提供支持、做好后勤保障,以及鼓励孩子自主调节能力,共同面对挑战,促进孩子的成长。一、了解考前心理现象中高考前,学生普遍会出现焦虑、紧张、失眠等心理现象。这些现象是考试压力的正常反应,但过度的焦虑和压力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复习效果和考场表现。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这些心理现象的存在,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二、适度引导不施压家长在引导孩子复习时,应避免过度强调分数和名次,而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适度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鼓励孩子按照计划执行。同时,家长要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三、理性陪伴建信心在备考期间,家长要与孩子保持积极的互动和沟通。陪伴孩子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四、积极沟通减焦虑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当孩子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压力和挑战,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情绪。五、提供支持稳情绪除了情感支持外,家长还可以为孩子提供实际的生活支持,包括陪伴孩子娱乐、吃饭、散步等等。家长的这些行动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稳定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复习中。六、后勤保障要细心在中高考前夕,家长要细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确保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准备好考试用品等。其次,营造一个舒适、宁静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情绪稳定至关重要。七、鼓励自主调节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自主调节情绪和压力。可以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培养孩子的自主调节能力,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压力时更加从容应对。八、共同面对促成长中高考不仅是孩子的一次考试,也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成长的机会。家长要与孩子携手共进,共同面对考试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建议各位家长在中高考冲刺阶段做孩子良好心态的调节者、做孩子高效学习的助推者、做孩子考试后勤的保障者,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考试、正确认识压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一起以以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去面对考试。
2024-06-04
孩子不是不听话——带您科学认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孩子不是不听话——带您科学认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某小学一年级某班46名家长联名向学校表示,希望新来的一名学生小明(化名)尽快转学。根据新闻媒体报道,小明疑因患“多动症”,在一段时间内对同班同学进行了肢体击打、辱骂、恐吓等行为,因屡教不改,引起同班家长的严重不满。4月12日,该校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双方家长已达成和解,该学生已于当天被家长带回家暂时上网课,班主任每天都会关注其学习情况,五一假期之后将会返校上课。此后,关于“多动症”孩子能否和普通孩子共同接受教育的话题,引发社会面的激烈讨论。在我们周围,可能存在着一些孩子或成人,他们总是显得特别活跃,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或者经常冲动行事。这些行为特征,可能正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表现。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董莹盈对前来咨询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儿童家长作了如下解释。ADHD也称多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ADHD的患病率为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儿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ADHD有哪些表现?1.注意缺陷: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儿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儿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2.活动过多:表现为患儿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3.行为冲动: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的核心症状,具有诊断价值。4.其他:包括学习困难、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品行障碍(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5.成人ADHD:对儿童ADHD不管治疗与否,其中60%~70%到了成人仍然遗留有症状,部分可达到成人ADHD的诊断标准。成人ADHD的临床表现与儿童ADHD有差别,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活动过多”会减少。由于患者冲动,行事鲁莽草率,易与同事发生冲突,容易因冲动而经常变换工作,开车容易冲动、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对成人ADHD患者的症状评估一般要求助于配偶、父母、同事或上司等与患者关系密切者。对于ADHD,我们能做什么?1.家长的情绪管理:对于家长来说,养育ADHD儿童,总是会面临许多的挑战,家长们的情绪也频频处于“崩溃”边缘。而对于ADHD患者来说,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我们要避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过度批评或指责,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2.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或您的孩子可能患有ADHD,请尽快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制定适合的治疗计划。3.药物治疗:对于部分ADHD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请注意,药物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治疗等,可以帮助ADHD患者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5.教育支持:为ADHD患者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和支持,如特殊教育、辅导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6.自我管理和应对策略:ADHD患者也可以学习一些自我管理和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情绪调节、注意力训练等,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董莹盈医师强调,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但并非不可克服。通过专业治疗、教育支持以及自我管理和应对策略的学习,从“家-校-医”的三方给予ADHD孩子更多支持,以“医-教-养”结合模式,全面推进ADHD的科学诊疗,ADHD患者可以逐渐改善自己的症状,实现更好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ADHD患者,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2024-05-24
健康科普 | 你以为的心理疾病 VS 实际上的心理疾病
健康科普|你以为的心理疾病VS实际上的心理疾病来源:丁香园精神时间
2024-05-20
考试前压力大、焦虑、失眠咋办?心理医生告诉考生和家长,这些办法有用!
考试前压力大、焦虑、失眠咋办?心理医生告诉考生和家长,这些办法有用!马上就是高考了,童鞋们都想考出好的成绩,难免会产生压力。此时,童鞋们心理状态,就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童鞋考试前心态平稳,该吃的吃,该睡照常睡;有些童鞋则感觉压力山大,不少考生甚至容易出现一些身体问题,比如突然拉肚子、长胖、厌食……这些身体上的症状,多数都跟考试前的紧张、压力情绪有关。为什么会感到紧张?紧张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内心不安、失控,可能伴随心慌、胸闷、口干、出汗、消化系统不适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肌肉紧绷或跳动感,或出现睡眠问题。人类当感受到危险或遇到重大事件时,大脑的恐惧中心——杏仁核会因感受到求救信息而被激活,激活肾上腺系统,向血液中释放应激激素,继而快速出现一系列改变,如心跳加快、呼吸加速、体温上升等,这一系列反应就是“急性应激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启动战斗或逃跑模式。经验告诉我们,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成功,能更好调动全身机能,有利于注意力集中和反应敏捷等。持久和过多的压力会让大脑和身体被操纵,情绪反应反而压倒了我们清晰思考的能力,从而变得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甚至感到失控。紧张有哪些表现类型?1.躯体层面的反应:表现为身体上的各种不舒服,例如坐立不安、如临大敌、心慌、胸闷、头昏、出汗、乏力、恶心、肌肉紧张、腹胀/腹泻等,常常吃不下睡不着,有的出现气紧、呼吸困难,甚至突然出现呼吸不上来,濒临死亡的感觉。这些反应往往被考生和家长容易看作身体出问题了,到医院各种检查,却找不出问题,各项生理指标提示正常。这种情况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而是需要关注和调节心理方面的状态。2.精神层面的反应:表现为过度的担心、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思考要是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考试的时候题不会做怎么办?总是想到不好的事情要发生,自己难以控制。情绪也容易变得不稳定,可能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吵架或者哭泣等。如果有以上这两类表现,考生自己、家长就可能需要注意去科学调节减压了。出现这些问题试试这些方法减压事实上,在中高考或类似的重要场合,我们都难以消除焦虑,但可以用更积极的方式看待它。例如,如果没有焦虑,精英运动员是很难调动出状态来不断自我突破的,所以感到焦虑和压力其实也是走向成功的动力和积极信号。学习把焦虑转化为兴奋,从而掌控自己的压力,焦虑的时候背后的想法多是“我做不好”,而兴奋的背后想法多是“我充满期待”。简单来说,我们在进入考场前感到紧张和压力时,可以在心里默想或小声对自己说“我感到兴奋,充满期待”。这样就可以骗到大脑,把焦虑的情绪转化为兴奋,直到成功完成任务。Q1:总感觉没复习好,常常挑灯夜战,不这样做不踏实,怎么办?一味熬夜学习只是一种“假勤奋”,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还影响身体健康。备考期间需要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大脑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能有效缓解压力,身心更愉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作息时间,选择不太剧烈和安全的运动,每次5—30分钟,既不占用太多复习时间,也能缓解身心疲劳。Q2:很想复习,却很难集中注意力,还时常烦躁睡不着,怎么办?学会放松,这里安利大家三种放松的方法——深呼吸、冥想、肌肉放松训练,可以在心理医生的直接指导下,也可通过听治疗音频或阅读有关书籍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呼吸放慢,幅度加深,调节到一分钟6~8次左右的呼吸频率,每天做1~2次,每次5~10分钟,直至自己感到放松为止。冥想: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或感受自己的身体等简便训练,帮助我们聚焦当下,把注意力让自己从焦虑、烦躁的事情中脱离出来。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通过学习、练习系统地紧张并松弛躯体的每组主要肌肉群,让它们达到并保持比先前更松弛的状态,达到放松和增强自我控制感的作用。Q3:常常压力很大,很苦闷,好压抑,怎么办?情绪宣泄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方法,可以采用不同多种方式,比如和信任的亲朋好友说一说,找适宜的地方,哭一哭、喊一喊、跑一跑等;还可以听音乐或者把心里的焦虑、烦闷写一写、画一画。Q4:一到考试就心慌、胸闷、气紧,肌肉紧张、发抖,怎么办?这些都是过于紧张、焦虑的反应。往往大家会心里反复想“我不能紧张…不要紧张…不紧张……”这是一种消极暗示,结果会适得其反。正确做法是积极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现在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我可以试着渐渐放松自己,我能行!”除此,还可以回忆过去考得好的经历和体验,同时配合前面提到的放松的方法,帮助自己缓解紧张的反应。Q5:第二天要考试了,晚上失眠怎么办?肯定会影响成绩!对于考前长时间出现失眠状态的考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帮助睡眠的药物。但如果离考试时间很近,甚至第二天即将要考试,那最好不要服用药物,建议采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比如可以躺下后听一些比较单调的音乐,做做按摩放松,做一些松弛训练,帮助睡眠。实在睡不着也没关系,尝试放空大脑,找个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这种不以睡觉为目的的“睡觉”也可以起到睡眠的作用。切记,不要强迫自己睡觉,不要数绵羊,安静地躺着就好了。解压方法“干货站”①穴位按摩。双手捂耳,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揉30次,再用两拇指用力按揉双侧太阳穴,会有一种清新感,沉浸其中并逐渐放松。神门穴、印堂穴、合谷穴、太渊穴、三里穴、百会穴是6个可以缓解焦虑情绪的穴位,可由家长在考生压力大的时候或者睡觉前按摩一分钟。②想象放松。播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以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来,慢慢地闭上眼睛。利用想象在脑海中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可以是海边,也可以是草原,它是你喜欢的地方,能给你带来放松的感受。当觉得浑身有焦虑和紧张带来的“火烧”般感觉时,暂时停止学习,将双手平放在桌面,集中精力感受桌面的凉爽,向前垂下头,轻轻转头并深呼吸。③深呼吸,努力放松,让你的胳膊和手自然下垂到身体两侧,你能感觉到流入手内的血液的温暖,尝试想象紧张感正从指尖溜走。④精油泡澡。助降低焦虑情绪的精油有甜橙、薰衣草、罗勒、乳香等类别,可以使用精油熏香、泡澡,并搭配腹式呼吸的静坐冥想或瑜伽。下一期,我们将带来给家长的心理减压技巧。
2024-05-20
健康科普 | “我就是话痨,只是性格开朗,不是躁狂!”
健康科普|“我就是话痨,只是性格开朗,不是躁狂!”近日,55岁的余女士在与家人的争吵中走进了绍兴七院精神科门诊,她气愤地向医生表示,家人说她有躁狂。余女士告诉医生:“我没有躁狂,不过就是话多了些,那是因为我性格开朗,我不是躁狂,也没有惹事情,更没有跟人打架,他们一定要说我有病。”余女士的家属告诉医生:“她全职在家很多年了,最近讲话太多了,成天滔滔不绝,还不允许别人打断她。她老是要出门去买东西,买一大堆没有用的东西,花了很多钱。晚上也不睡觉,蹲守网络直播间买买买,或者抱个平板通宵追剧。平时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还经常说她要创业,要做大事情,要去帮助别人。”那么,如何区分话痨、性格开朗和情绪高涨、躁狂发作?接诊余女士的普通精神科一病区副主任沈妃表示,躁狂症作为情感障碍的独立单元,往往与双相障碍并列,主要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01情境适应性话多和性格开朗通常是个体在正常情境下的表现,与周围环境和人际交往相匹配。而情绪高涨和躁狂发作则可能出现在与情境不匹配的场合,如没有明显外部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突然出现情绪高涨、话多等表现。02持续时间和稳定性话多和性格开朗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不会突然发生剧变。而情绪高涨和躁狂发作通常是突发的,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且可能伴随着其他躁狂症状,如易激惹、冲动行为等。03情绪高涨的程度和性质话多和性格开朗虽然可能表现为情绪高涨,但这种高涨是适度的,与个体的日常情绪状态相符。而躁狂发作时的情绪高涨往往异常剧烈,超出了正常的情绪波动范围,且可能伴随着自我评价过高、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04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话多和性格开朗通常不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而情绪高涨和躁狂发作则可能对个体的日常生活产生明显的干扰,如影响工作、学习、家庭和社交等方面。沈妃医师表示,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主要有:1.情绪高涨感到极度快乐、兴奋或者易怒。表现出过度自信,甚至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2.行为冲动躁狂发作期间,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和行为,比如过度消费、无节制的性行为,或者进行危险的活动。3.言语增多持续说话,话题跳跃,无法停止。语速极快,口若悬河,甚至无法让人插话。4.睡眠需求减少躁狂发作期间,可能会需要较少的睡眠,但仍然感到精力充沛,甚至整夜不睡,但仍然在白天保持高度活跃。5.思维奔逸思维变得非常快速和跳跃,从一个想法迅速跳到另一个想法,而无法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情。沈妃医师提醒,躁狂发作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需要及时诊断及治疗,若有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
2024-05-13
​健康科普 | 这届年轻人的“解压神器”,管用吗?
健康科普|这届年轻人的“解压神器”,管用吗?“一周时间,焦虑加倍。因为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前几天,市民陈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吐槽,原来她最近为了减少工作焦虑,用了新办法,可这一新办法没能帮她真正“拒绝焦虑”。陈女士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工作比较忙,她感觉压力有点大,晚上也有好几天失眠,每天对着电脑都感觉“老眼昏花”了,之前有朋友买了一大串带秆小米蕉,既能观赏,成熟了又可以吃,于是她也花了88元网购了一整串。收到后,数了数大概有90多根。“店家还贴心地送了‘禁止蕉绿’的小卡片,小米蕉是绿色的,插在花瓶里摆在办公桌上还挺养眼的,好喜欢。”陈女士说,本想等它慢慢成熟后,一个个和同事分享,没想到才过了一周,整串小米蕉全都由绿变黄了,让她措手不及。“现在不是‘蕉绿’,而是要担心‘蕉烂’了!我每天逮到同事就送小米蕉,整层楼的同事都分了,还剩下60多根。一周根本吃不完,而我自己已经半年都不想再吃香蕉了。”陈女士在朋友圈里吐槽。记者了解到,这款小米蕉是一种水培芭蕉,时下比较受欢迎,可能一方面是这种植物易于管理,另一方面兼顾了色彩和形态美,有观赏价值,同时熟了能当水果吃,也有食用价值。“‘禁止蕉绿’是‘禁止焦虑’的谐音,这是年轻人提醒自己面对压力要释放的心理暗示。这种亲近自然,接触绿植的方式对降低焦虑有一定帮助。”市第七人民医院焦虑障碍科主任、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钱超表示。“在门诊中,有焦虑症状的年轻人的确有不少,主要集中在对工作不稳定、职业前景不明、自身能力有限、担心无法胜任工作的焦虑;也有对承担繁重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情绪不稳的痛苦;还有生活成本过高、出现健康问题、社交和人际关系问题方面的焦虑。”钱超说。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压力、焦虑常常伴随在年轻人的生活里。人们除了摆放护眼绿植、把电脑显示屏设置成绿色,还采用购买各种发泄情绪的捏捏球、捶打玩具、桌面摆件来解压降焦虑。“很多商家宣传的‘解压神器’,不一定对所有人有效,每个人的焦虑点不同,其实方法也各异。”钱超表示。那么,平时减少焦虑的方法有哪些?“深呼吸放松和正念冥想是非常有效的放松方式。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地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这样可以帮助你放松紧绷的神经。而正念冥想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放松方式,通过集中注意力在当下的呼吸或某种感觉上,可以帮助你暂时远离焦虑。”钱超说。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身心更健康,比如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等;良好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画画、听音乐;适度锻炼的习惯,如慢跑、骑车、游泳、瑜伽、练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有助于帮助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改善焦虑状态。钱超还表示,学会管理时间和设置优先级,合理规划日常工作和生活,可以避免过度忙碌和压力过大。当任务繁重时,试着将它们分解成更小、更具体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完成。此外,积极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分享感受和担忧,也是缓解焦虑的有效途径。最后,钱超还提醒,短暂的焦虑,如果没有造成吃不下、睡不着等临床意义上的痛苦,以及不能上学、上班、社交等社会功能的丧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自我调整;但是如果焦虑症状已经3个月以上且无法自行缓解,则需要找专业人士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干预。
2024-05-06
健康科普 | 快乐五一,从“心”出发!
健康科普|快乐五一,从“心”出发!快乐的五一小长假即将开始,有的“打工人”因为假期要加班而懊恼,有的“行动派”因为担心出行高峰而焦虑,有的“学生党”因为彻底放松而懒散……在假期中,我们要如何在保证适当休息娱乐的同时,又不陷入负面情绪的牢笼之中?一、避免攀比和拒绝焦虑在五一假期中,许多人会去购物、旅游,各种买买买和打卡拍照发朋友圈等等。但是,不能过度追求物质。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焦虑,不要过于担心不能得到心仪的东西或体验,这只会让我们感到更加疲惫和沮丧。二、耐心等待和宽容心态五一假期往往伴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和交通的拥堵,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心烦。我们应该学会耐心等待,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时站立或活动一下身体,以缓解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带来的不适。同时,也要保持宽容心态,不要因为他人的插队、加塞等失态行为影响自己的心情。三、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在五一假期中,我们会在公共场合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快或沮丧。此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要尊重其他人的看法,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处理冲突和争执。四、维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在五一假期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通过运动、瑜伽等方式来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紧张情绪,同时可以选择看书、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在外出旅行的时候,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以保持身体健康。五、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如果在五一期间或平时感到过度沮丧、疲惫或有其他的心理上的困惑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这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负面情绪并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五一假期是一个让我们放松心情、缓解疲劳的好机会,但不要忘记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保持心态的平衡和健康,让假期变得更加愉快和充实。心理热线:96525,有需要,我们随时在!
2024-05-06
情绪emo了?你该做个心理体检了!
烦躁、易怒、失眠、职业倦怠容易心神不宁或压力山大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紧张觉得生活哪哪不对劲但不知道出口在哪里?过大的压力状态会影响身心健康无法投入的工作看了很多心理自助的书仍然感觉过不好这一生是自我调适一下还是找心理医生聊一聊呢?如果上述情形您或多或少有几项,那您可能需要“心理体检”了。通过心理体检,可以精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处理意见,帮助受检者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及时排解不良情绪,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今天,就带您了解关于心理体检的那些事儿~为什么要心理体检?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心理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3.约70%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身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进行心理体检是履行健康新概念的重要行为,也是提升全民心理素质,完善规范全面健康管理的新举措。通过心理体检,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态,通过测试评估,帮助个体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早进行诊治和干预,帮助改善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什么是心理体检?心理体检以心理量表测评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量表,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科学的、能够比较客观、系统、全面了解个体心理状态的方法。心理测评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通过一定的操作程序,将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数量化,进一步来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特色心理健康体检套餐根据不同目的、不同人群的特点,心理体检采用量表组合的形式,形成不同的心理体检套餐,帮助全方面了解受检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特点。也可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岗位性质量身定制符合组织需求的套餐内容。1.入职心理健康体检:从个体的智力、能力倾向、创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状态等多维度帮助个人分析其现存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承受能力,了解个人的气质类型及人格特点相对长处和弱点,帮助个体在适合的专业岗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2.职工年度心理健康体检:通过定期心理体检,职工可以获知当前心理水平的整体状况,包括压力状态、生活幸福感、人际关系状况等,促进职工调整身心状态,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同时,单位人事部门可通过对职工心理体检的结果分析,为单位制定各项制度、活动提供参考,为招聘、选拔人才提供依据。3.心理测评阳性(疑似异常)复核检查:对部分学校及机构所出具的心理自评异常结果复核,帮助个体了解疾病状态和问题的早期识别,对误差结果进行有效修正,对疾病期个体提供疾病诊断、健康宣教、心理服务、转诊治疗等系统服务。4.私人定制特色心理健康体检:为满足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可依据个体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帮助定制符合自身需求的心理体检套餐,由专业团队开展专项心理体检。心理体检预约方式预约电话:85397751、85397959
2024-04-04
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 一个身体,两个灵魂
小赵是一位大四男生,性格乖巧懂事,一直以来学习认真、成绩突出,平时父母对他期望也较大。2020年高考前长时间处于精神压抑状态无法宣泄,当时夜不能寐,经常做梦,白天昏昏沉沉,心情不好,什么都不愿做,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整日闷闷不乐,不思饮食,也曾锁起门来偷偷用美工刀划自己手臂。既往在当地医院就诊,经过积极治疗后好转,在大学一年级时停药。最近因考研压力较大,小赵经常看书到深夜,通宵达旦却精力旺盛,且活动增多,花钱大手大脚,买了很多书籍,但自己没怎么看。爱讲话,并且言辞夸大,自命不凡,认为考上重点学校没有问题,很多学校会抢着要他这种人才。但实际上他却做事虎头蛇尾、丢三落四,经常与同学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冲突,甚至动手打人家。人也逐渐消瘦,家人的劝阻常常换来他的辱骂,这种种反常行为,家人拿他没有办法,于是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我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陈莹的专家门诊就诊。陈莹主任一边安慰这位母亲,一边给他们解释:“其实孩子这次出现性格改变是躁狂症状,之前出现的则是抑郁症状,这很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程度已经对生活、学习造成了影响,不要延误病情,建议尽快诊疗。”通过详细的精神检查和心理测评,男孩很快被确诊“双相情感障碍”,经过门诊规范治疗1个月,小赵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也已经返校继续学业。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是每年的3月30日,因为这一天,正是荷兰画家梵高的生日,而他就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令人意外的是,由于一些世界知名人士,比如上文提到的梵高,以及贝多芬、丘吉尔、海明威等,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因此,也有人将该疾病戏称为是“天才病”。轻躁狂状态确实能激发创造性,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并无过人天分。发病时还会引起酗酒、药物滥用、自杀等社会问题,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复发、高致残、高自杀和高共病率的精神疾病。01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临床名称是「躁郁症」,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精神疾病。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一段时间,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02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双相抑郁发作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悲观、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思维迟缓、注意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负性认知模式、自我责备、自杀观念和行为及言语减少、焦虑、失眠、头痛、食欲下降或增加、失眠或过度睡眠、疲乏无力等。双相(轻)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过度心情愉悦、激动易怒、心情烦躁、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活动增多、精力旺盛、行为鲁莽、过度挥霍购物、言语内容夸大、说话漫无边际、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需求减少、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等。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也可快速转换,每日变化,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变化。一旦有一次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即使当前尚无抑郁发作,都视为双相情感障碍。03识别躁狂/抑郁发作的早期信号留心观察你的家人或朋友,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他们自己难以觉察到的前驱症状,提前知道躁狂或者抑郁何时悄悄降临,能够帮助双相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心境波动对生活的影响。陷入躁狂的早期信号可能包括:◍需要较少的睡眠;◍做更多的活动;◍始终精力充沛;◍难以集中注意力;◍说话很快;◍总是很饿;◍感觉烦躁。陷入抑郁的早期信号包括:◍睡得比平时多;◍看上去极度疲劳;◍肌肉疼痛;◍不想社交;◍退出平时喜欢的人群和活动;◍极度悲伤和流泪。04哪些人群更易患病?双相情感障碍的诱发因素1、遗传因素:两系三代中有人患双相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有家族史的人群需提高警惕,早发现、早预防是关键。2、应激性事件(心理社会因素):当遭遇了重大失败与挫折,自己无法进行适当的调节,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也极大可能诱发该病的产生和复发。3、季节变化:躁狂发作于春季,抑郁发作于初冬时节。女性较之男性更具有季节性发作的特征。4、生化因素:与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可塑性与神经营养及生物节律的紊乱相关。05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原则①综合治疗原则:采取精神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联合治疗,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及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②个体化治疗原则:考虑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其他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中需要经常复诊以便根据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③长期治疗原则: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④心境稳定剂为基础:不论何种临床双相情感障碍类型,都必须以心境稳定剂为主要治疗药物。双相抑郁发作时,在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谨慎使用抗抑郁药物。06青少年高发父母如何预防?1、让孩子表达出负面情绪,真诚接纳、共情,给予信任感和安全感;2、引导孩子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有正确了解和认识,减少自责心态;3、给予足够的陪伴和鼓励,减少说教,认可其长处;4、适当运动,合理释放内心负面情绪;5、若病情加重,要及时就诊。
2024-03-3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