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小被爸妈捧在手心上,中考失利后想逃避现实,渐渐被网络所吸引......
“别拉我,呜呜呜……”近日,一名正在大哭的高一女生小美(化名)被母亲拉着,走进了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室,而一边的父亲则不住地叹着气。这名父亲告诉心理咨询师钱磊,这段时间女儿迷上了一个韩国当红明星乐团,天天玩手机,还吵着要转学,让夫妻俩很犯愁,不知该怎么办。A朋友眼中的“小明星”“我真的是没辙了,养个孩子怎么感觉养了个冤家一样!她以前也不是这样的啊!”小美的妈妈说,女儿是家中独女,今年16岁了,正在上高一。然而最近女儿的一系列变化,让她实在招架不住。“小时候,朋友们都说我有个好女儿,漂亮懂事、学习好,小学年年是三好生,兴趣爱好也广泛,同学和老师也都喜欢她。”小美妈妈一边说,一边沉浸在回忆中,想到女儿的过往,她不自觉地流露出笑容。“不敢说特别出色,但也算是朋友们眼中的‘小明星’了。”小美妈妈说,女儿还是学校的小主持人,好几次还登上本地电视台少儿节目和大型活动的舞台,让许多同学和家长羡慕。“小学时,女儿各方面都挺优秀,就是从小比较娇生惯养,家里人比较宠溺她。我们夫妻俩工作比较稳定,工作之余的心血也都在女儿身上了,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都是国内一线品牌,反正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小美爸爸说,虽然身边很多朋友都要了二胎,但是考虑到女儿的感受,夫妻俩意见一致,决定不再生。B“我是凤凰他们是鸡”原本以为小美会一直优秀下去,但转折却从初三开始了。初一初二,小美的成绩仍能保持在班级前列,可是到了初三上学期,成绩明显下滑。“写作业还听韩国歌,咋就这么不抓紧时间呢!”“单元考试一次比一次差,不知道在干什么!”…小美的成绩下滑,爸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母女的分歧和矛盾在一次次争吵中不断加剧。“初三上学期,孩子的成绩从班级的第一梯队掉到了第二梯队,下学期更是从中游掉到了下游。本来目标是上重点中学的,可孩子不上心,不愿意学习。”小美妈妈叹气道。中考小美考砸了,无奈只好进了一所普通中学。那段时间,小美的状态不太好,暑假也是天天上网、玩手机、听歌。“现在的学校不是我想去的,在那里,我是凤凰他们是鸡。”等到父母不在时,小美才肯开口,她悄悄告诉咨询师,“我想休学,最好转学,反正我不想待在这个学校。”原来,小美和同学的矛盾来自开学后的第一次秋季运动会。当时,小美建议班级女生穿白T恤和红裙子,但好几个人反对,选了一套她觉得很难看的衣服,后来小美连开幕式都没参加。曾经被众星捧月的“公主”在之后的几个月中,与同学的摩擦越来越多,因而也逐渐不被同学待见。“物理老师说话会口水飞溅,数学老师在课上很简单的题总是重复,英语老师的口语那真叫‘惨不忍听’……”抱怨完同学,小美开始抱怨起老师。总之,小美说现在的学校老师水平太差,同学都和自己不对付。在与同学老师的矛盾中,小美的学习成绩再次滑坡。“我妈也是,不仅不关心我,还天天逼我。我很痛苦,我不想这样的。”小美说着说着就哭起来,她说当她从初中同学那里知道有几名成绩一直不如她的女生如今在重点中学成了尖子生,自己很不甘心,也很不是滋味。C渐渐爱上“追星”那段时间,渴望被理解却常常被打击的小美逐渐被网络里的内容所吸引。最近,韩国一个知名乐团更是成了她的“心头爱”,里面的几个小哥哥不仅青春帅气,还很有才华,小美就这样成了他们的“粉丝”。“我们要为自己的明星助力,大家一起筹钱给他们买流量;坏人诋毁我的偶像,我们会一起在评论差评‘顶’下去;我们还需要‘霸屏’控制时间,可不能让其他偶像领先……”说起自己的偶像,小美很开心。可说起女儿追星,夫妻俩就气不打一处来。“再不努力就考不上大学了!”“追星能管你工作吗?一点都不务实!”“还花钱给明星,天天玩手机,你怎么回事?”在咨询室,夫妻俩轮番上阵说教,可越是这样,小美的反应就越大,和父母吵得越凶。“我喜欢明星,我想去韩国留学,我想让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好!”咨询室里,小美偷偷告诉咨询师,她很想去韩国留学,去亲眼看看这些明星生活的国度,希望像他们一样成功,每天都被追捧,在粉丝的欢呼声中度过。“我很讨厌现在的自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换个环境就不一样了。”小美说,学校里不开心,家里也不开心,她真想逃离这样的生活。D孩子追星不可怕,学会引导才关键“从小被大家捧在手心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比较理想化、挑剔、玻璃心,觉得周围的人都应该顺着自己才对,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挫折就容易出现问题。”心理咨询师钱磊说,小美的学业出现困难,分析起来还是源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人际关系问题,加之孩子从小受挫较少,在遇到困难时父母没有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导致问题爆发。“小美以为中考可以再来一次,殊不知,中考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没有进入理想的高中,人生也依旧有翻盘的机会。”钱磊认为,小美一方面因挫折出现了焦虑抑郁的情况,一方面又在环境适应上出现了问题,因此想要转学,脱离目前的不适环境。因为目前学校和专业的问题,母女俩经常吵架斗嘴。为此,咨询师和小美及父母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重点高中的入学门槛更高,竞争更为激烈,小美是否适应得了?考察周边城市的私立学校,转学是否能够实现?在了解现实情况以及父母的不易后,最终小美同意继续在目前学校就读。而在学校人际关系处理上,钱磊建议,家长可多与老师沟通、交流,有必要时可请老师及时处理同学矛盾,关注孩子心理变化,一起帮助孩子重新适应环境,融入班集体。面对孩子“追星”,家长不要一味否认孩子的兴趣爱好,需要先了解孩子追星的动机,找到孩子追星的根源。比如,小美喜欢韩国乐团除了青春期孩子性意识萌发,出现对年轻异性的好感,更多的是为了在网络上找到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希望自己能像明星一样被他人认可甚至被追捧。因此,家长不要一味打压,可以寻找明星身上的闪光点,认同孩子的兴趣,找到明星努力奋斗、一步步成功的正能量,激发孩子积极乐观、努力上进的精神。与此同时,家长可以事先与孩子约定,喜欢明星可以,但不能影响学习、影响生活,更不能影响健康,为明星花费也要量力而行,不能透支金钱。当然,在小美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面对亲子矛盾处理不当也是孩子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面对孩子成绩下滑,家长千万不能一味认为孩子是偷懒不上进、消极怠工。父母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多理解孩子的辛苦和不易,学会换位思考,成为青春期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监工”“评论者”“命令者”。经过多次心理咨询,小美和父母的矛盾被化解,她又回到了学校。父母则表示,要反省自己处理不当的地方,积极改变,做好孩子的支撑。
2022-04-24
面对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护?我院精神心理专家支招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对疫情,大家该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防护,增强心理免疫力?我院精神心理专家就此提供了一些建议。作为普通市民,面对疫情,最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其次,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专家表示,由于当前的新冠病毒主要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播性,会让很多人感到病毒“无处不在”,难以预防,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这是正常的。但不能一直沉浸于不良情绪当中无法自拔,应坚信生活终会迎来阳光。少刷手机也很重要。当今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层出不穷,经常刷手机容易不断增加自己的焦虑恐慌情绪,有的甚至出现咽干咽痛、胸闷、头晕等症状。这个时候要学会放一放,可以每天定时查看手机新闻,了解疫情的发展,但不要时时刻刻都在刷屏,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当我们处于应激状态时,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面对上述情况,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要保持适当的休息;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确保肉蛋鱼奶等动物性食物加热至熟透再食用;保持适度的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这些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有助增强免疫力。在不外出的情况下,可以适度选择家中的娱乐活动。例如,和家人玩一些小游戏,做做瑜伽等室内运动,泡泡热水澡、干干家务、养养花草、看一些喜欢的电影或电视剧,和朋友家人聊天等。总之,找出可以转移注意力或者让自己愉悦的事来做。如果您正处于隔离状态,也不要太过紧张,暂时的隔离既是对您最好的保护,也是对您周围人最好的防护。专家说,对于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不妨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打电话向朋友倾诉,和工作人员聊天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也可找到有同样状况的朋友,相互鼓励、倾诉,增强信心。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放松方式,如做深而慢的呼吸、肌肉交替收缩和放松的运动、转移注意力等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为自己制订一份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有工作时段、休息时段、娱乐时段、运动时段、进餐时段等,每日照做。因为稳定规律的生活对于应对不确定感非常重要。此外,即使在隔离的空间内,您也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助人者,找到帮助其他人的办法,这会让自己更有价值感。保持与朋友家人的联系,也可以记录自己的情绪日志。理性获取权威来源的内、外部资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谣言和耸人听闻的消息都是信心的隐形杀手,要提高警惕。专家表示,大多数人的情绪反应随着自我安抚和疫情控制会得到化解,但仍有部分人的症状持续存在,甚至不断加重,他们最好选择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
2022-04-24
别让诈骗的黑手伸向精神发育迟滞患者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小丽,平时在某城市广场搞卫生,工作辛苦还收入不高。几个骗子盯上她后,请她吃饭,声称要帮她找轻松又挣钱多的工作——投资。慢慢地小丽被说动了,决定参与投资。但是投资没钱怎么办?可以贷款呀!然后骗子就让小丽回家偷了结婚证与丈夫身份证出来,一起去了三、四家银行分别办理了信用卡贷款。小丽把贷出来的20多万块钱交给了骗子。第一个月骗子把2000多块钱“投资收益”给了小丽,小丽开心不已。骗子进一步诱骗她说如果投资大一点还能有更多的收益,让小丽去家里偷了房产证出来贷更多的钱款。万幸的是小丽家人把房产证锁起来了,小丽拿不到房产证,后续骗局才未继续。诈骗行为屡禁不止,而不法分子现在特别喜欢把黑手伸向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这是为何呢?主要原因是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因为智力偏低,对诈骗行为的判断、识别、分析能力不足,相对普通人更容易上当受骗。01什么是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弱智。即智力低于正常人,工作、生活、社交能力比常人差。02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有何区别?成年之前(18岁)不管是因为先天的原因还是后天的疾病,导致患者的智力在成年后低于正常人,就称为精神发育迟滞(弱智)。成年后智力已经到正常水平,但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智力下降,退回到了正常水平以下,那就称为痴呆。简单来说,弱智是从未达到过正常,痴呆是正常后退回到不正常。03如何预防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国家采取的预防精神发育迟滞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禁止近亲结婚;二是大力开展产前检查,减少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等与遗传有关的患病儿童的出生;三是大力建设妇产科,让怀孕的妈妈到医院安全正规地生小孩,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窒息导致脑瘫儿童的比例;四是全面普及计划免疫(打预防针),消灭了脑炎、脑膜炎等损坏儿童大脑的传染病;五是食盐补碘,大量减少了呆小症儿童。04不法分子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常用诈骗伎俩有哪些?诈骗分子常用诱骗的手段有三:一是“找工作、投资”;二是分期付款购物、消费;三是“友情”借款。有的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从事体力劳动,但是,既辛苦、收入又低,诈骗分子就假装关心,号称能为他们找到轻松挣钱的工作,声称“投资”某事某物就能躺着赚钱。患者被他们说动后就从家中偷钱出来,或者在骗子陪同下到银行贷款。骗子钱款到手后,要么卷款潜逃,要么让患者签署虚假投资协议。最后结果是由患者家庭来苦苦归还银行贷款,钱进了骗子腰包。有的患者自己没钱,却想要享受高消费或者奢侈品(如苹果手机)。骗子就趁虚而入,诱使患者先办信用卡,然后分期付款购买奢侈消费品或者服务。结果是财物两空,留下一身债务让家庭来偿还。有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因为交际圈子小,缺少友情关爱。骗子就趁虚而入,先是嘘寒问暖,让患者感激涕零。然后骗子再假装有经济困难,向患者借钱。患者为了维护所谓的友情,就去家里偷钱,或者在骗子诱使下去银行贷款,然后把现金供给骗子。最后因为无凭无据,钱白白送给了骗子,无法讨要回来。上述三种情况,最终结果都是钱财归了骗子,债务由患者家庭承担,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甚至家破人亡。而女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除了被骗子骗财,还经常被骗色。05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家属的常见误区误区一:患者傻,手上没有钱,骗子骗不到东西。实际上,这是低估了骗子的智商。患者手上没有钱,骗子可以教唆患者从家里偷钱,或者在骗子的帮助下从银行办理贷款。误区二:患者是傻子、是病人,可以不还钱。银行借给他,银行自己倒霉;骗子帮他借的,骗子负责。实际上,银行与骗子会非常巧妙地规避掉这些风险,让你不得不还钱。即使最后报警,要证明患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也非常难。骗子往往是找轻度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或者边缘智力水平的人,这些轻度的患者只是反应慢一点、辨别能力低一点,真的去进行鉴定,还很难达到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常常很轻易就让骗子或者银行躲过了风险和处罚。即使患者真的达到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程度,要想追回损失,也是费神费力、旷日持久,非常困难。06家人被诊断出精神发育迟滞该怎么办?对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干预,主要是早发现、早训练。婴儿出生后,家长要注意观察婴儿的智力发育,与其他家庭的同龄婴幼儿进行对比,还要按要求到医院定期进行儿保检查,尽早发现、筛查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然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通过早期治疗、干预与训练,可以尽最大可能让患儿减少与同龄人的差距。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能力比一般人要弱,所以全社会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保护。对于成年后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要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工作、生活条件,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享有相对正常的生活。对达到诊断标准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可以申请领取《残疾人证》,有了《残疾人证》就可以享受生活、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优惠和补助,能帮助减轻家庭负担。另外,家中如果有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家属要特别注意防止患者被骗。防骗的措施,最重要的就是把家中的房产证、结婚证、大额现金等重要物品藏起来,不让患者能拿出去被骗子利用。其次是平时要多关心患者,对患者进行防骗教育,不给骗子可乘之机。第三是要及时留意患者的行为与行踪,及时发现被骗的苗头。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报警,及时止损。
2022-04-15
服用安眠药副作用不少,65岁以上老年入慎服
老人因交通事故受伤,在家情绪烦躁,整晚失眠,未料服用安眠药后,却整日昏睡不醒。医生提醒,安眠药的服用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且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风险会很大。据悉,去年8月份,60多岁的王女士遭遇交通事故并住院治疗。身体康复后,其精神状态明显不佳,整晚失眠,心情烦躁,严重的时候甚至每个小时醒一次,家人为了让她能够睡个安稳觉,连续两晚给她服用了安眠药,此后发现其出现了白天昏睡不醒的情况,于是带她前往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求诊。该院博士宋明桥接诊后,发现患者存在嗜睡、行走不稳等情况,推断是服用了安眠药——氯硝西洋后导致的不良反应。宋明桥说,安眠药是失眠、焦虑、抑郁、癫痫、酒依赖戒断等问题的重要治疗药物,短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但是此类药物的服用需要专业精神科医生针对患者情况及时进行识别、评估及干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些患者对此类药物认识不足,私下随意使用,自己决定加大药物剂量、延长服药时间,不遵循专业医生指导,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出现。其中,短期服用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包括眩晕、乏力,多数情况下会随着时间适应而消失;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跌倒风险上升,引起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建议老年人使用药物期间,应该尽量避免驾驶汽车等活动,如果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疾病,需要格外注意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特别需要提醒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使用“镇静催眠药”不良反应的风险会增加,因此使用时更应谨慎,需在专业精神科医生指导下服用,定期监测不良反应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2022-04-14
越吃越瘦、情绪易激动、对社交提不起兴趣……
“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她最近脾气特别大,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更不解的是胃口特别好,人却变瘦了,另外还特别怕热、容易出汗,她是进入更年期了吗?”近日,家住越城区的李先生拉着妻子刘女士走进了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门诊,向医生倒起了苦水。该院接诊的主任医师官莉莉问诊发现,刘女士才40岁,人看上去比较紧张,皮肤温度也比较高,手心皮肤比较潮湿,心率超出常人达到了110次以上。患者平时脾气还算好,就是最近特别容易生气,最近几个月体重也减轻了不少,平时做家务时双手还会稍稍发抖,但是月经还比较规律。获悉患者的病情之后,官莉莉初步判断患者是甲状腺出了问题,通过B超检查最终确诊患者是得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而就在刘女士治疗的当天,另外一位75岁的患者王女士也被家人拉到了官莉莉的诊室。其家属说,王女士以前社交比较活跃,可是最近一个月不仅失眠,还出现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没兴趣,而且情绪特别低落的情况,怀疑其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官莉莉仔细检查后发现,王女士也是患上了甲亢。“两位患者都是甲亢,但是表现形式却很不一样,精神状态也不同,不过都需要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才能改变精神方面的症状。”官莉莉介绍,常见的甲亢症状主要有甲状腺增大(颈部增粗)、怕热多汗、多食易饿、体重减轻、心慌不适、性情急躁、易激动,部分还有双手颤抖、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问题。老年甲亢患者还要注意有不典型的“淡漠型甲亢”情况。这种疾病表现形式很丰富,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因此不积极治疗,可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损害。许多内分泌腺体出现问题时,都会引起精神状态的改变,比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就可能导致甲状腺、肾上腺与性腺等腺体出现功能异常,在出现各种躯体症状的同时,会伴随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官莉莉还提醒,春季是各种精神疾病高发的季节,这与气温、气候波动大对人体的影响有关,在出现各种躯体和精神症状时,应寻求专科医生及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的帮助。
2022-03-25
老人不停喊疼却讲不清身上哪里疼,医生凭经验判断出病根
“谢谢张主任,如果没有你的坚持,我父亲可能就危险了。”近日,市民李女士捧着一面锦旗来到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综合科,向该科张烈医生表示感谢。据悉,李女士的父亲曾因脑卒中手术并发后遗症,生活中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上个月中旬,她的父亲出现右下肢麻木疼痛的情况送至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面对医生的询问,其父只是不停地叫唤,却始终讲不清哪里疼痛,医生只能靠一点点查体和家人交流来获悉老人的情况。“患者的腿当时肿胀很明显,80多岁高龄,心肺功能明显比较弱了,肺部还有比较严重的感染,全身锁骨、髋部等有淤青,另外还有右腿股骨骨折、左侧锁骨骨折等情况。”张烈说,凭借多年医疗经验,他认为患者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导致右脚缺血的可能性比较大,虽然第一次血管B超提示下肢血管通畅,但是经过一般处理后老人的腿部症状未见好转,所以建议再次行下肢血管B超,这一次患者的病根找到了,是下肢血管栓塞了。此时,摆在医生面前的困难是,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是手术,但是患者高龄,身体状况差,且有严重精神疾病,手术风险极大。对于手术治疗,一开始患者家属也有忧虑,是张烈医师给了他们信心。李女士说,他们听从了张医生的建议,将父亲转到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了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近日,李女士的父亲从市人民医院重新回到市七院综合科康复治疗。目前,老人的精神障碍得到控制,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身体的血压、呼吸、炎症指标都趋于稳定了。
2022-03-14
摆脱“节后综合征”首要作息规律饮食清淡
元宵过完,春节算是正式结束了,不过一些上班族虽然已经复工,但却处于“身在单位心在过节”的状态。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睡眠病区的副主任医师冯虹就接诊了不少患上“节后综合征”的市民,群体表现为上班时间出现倦怠、眩晕、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焦躁、失眠、恶心、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冬奥会比赛太精彩了,我从开幕式那天追直播,没看完的看回放,中国队员奥利给,陆续夺金,我兴奋到晚上失眠了,白天上班哈欠一个接一个。”“春节我天天追剧,连做梦都在思考主人公命运,白天感觉人特别累还头晕,怎么调整啊?”……在冯虹的门诊中,有不少不想睡、睡不着、睡不醒、起不来等被各种睡眠问题困扰的上班族。“其实,不光是职场人士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家里的老人也会出现难以适应突然恢复清静的日子,部分学生则会无法安心下来为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作准备,这些都是‘节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冯虹说,“节后综合征”并非疾病,而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负面情绪。要摆脱“节后综合征”的困扰,冯虹建议首先还是要恢复规律的生活作息。节后,要尽量减少各种应酬,抓紧时间自我调节,规律睡眠、饮食,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或者油腻食品,避免熬夜。同时,要制订新一年的工作、生活目标计划。刚开始上班会有一些心理和身体的不适,需要坦然接受这种不适,给自己一定的时间调整。把上一年度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一一罗列,逐一完成。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不断给自己鼓劲加油,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此外,适量锻炼也可以帮助自己恢复状态。上班后要尽早收心,加强自我调节。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还要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很多父母一上班,“熊孩子”就开始“放羊”了,大人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制订每日学习计划,管理好电子产品,和孩子约定好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充分信任孩子,多让孩子接触外界,帮助其提高自我监管的能力。冯虹表示,“节后综合征”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缓解。但是,如果超过两周还存在精神不振、抑郁焦虑、失眠等问题,就应及时求助专业的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及治疗,必要时要进行药物治疗。
2022-02-16
如何预防阿尔兹海默病 多用脑多运动心态好
近日,82岁的刘爷爷在家人和保姆的搀扶下走进了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医学学科带头人、绍兴市级名医田国强主任医师的诊室。家人说,刘爷爷大概两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家人觉得是老人忘性大了,为此特地安排了保姆照顾,可没有想到刘爷爷的病情变得越发严重,经常胡言乱语,偶尔大便失禁,情绪上易激动,无端猜疑,有的时候晚上睡着睡着就突然起来,老觉有人在敲门。经过诊断,刘爷爷患上阿尔兹海默病,在医院待了20多天后,刘爷爷情绪稳定,乱语现象明显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田国强介绍,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期痴呆,主要由于大脑萎缩、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帕金森病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智能、定向力等认知功能减退,可伴有睡眠障碍、思维紊乱、情感和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该病早期最典型的症状是近事记忆力下降,有的表现智能下降,思考问题有困难,还有部分病人表现为性格脾气改变等。中期则表现为记忆力、智能更差了,方向感不好,个人生活不能自理,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症状,有的会出现幻觉,有的会出现大喊大叫,无故打人等行为。到了晚期,患者会出现吞咽功能下降,言语功能下降,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个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田国强表示,此病目前尚不能治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及家属都有好处。一方面可延缓病情的发展,其次可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此外,通过行为治疗,可以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小手工,比如搭积木,做一些简单的劳动,让他们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当然家人的陪伴和良好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非常有益。因为阿尔兹海默病病因较多,老年人预防此病要谨记均衡饮食,避免饮酒、吸烟,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积极用脑,预防脑力衰退,平时可以看电视,书写读书心得,进行有意识地功能锻炼;进行适量运动,加强锻炼,提倡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心理刺激因素等。
2022-02-09
摆脱“节后综合征”,让工作模式“满血复活”
嗨吃嗨吃的春节假期结束了。2022年正式开工了。突然从节日的氛围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出现倦怠、眩晕、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焦躁、失眠、恶心、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节后综合征”。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尽快“满血复活”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生活中呢?日前,记者采访了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睡眠病区的副主任医师冯虹。冯医师介绍,每当长假过后,总有不少人因为节日期间的生活方式与平日相差过大,节后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调节而出现类似“节后综合症”的心理失调表现。不光是职场人士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家里的老人也会出现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而部分学生则会无法安心下来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等等,这就是“节后综合症”的典型表现。“节后综合症”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负面情绪。她表示,受传统习俗影响,很多人在心理上习惯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真正算是过完年,7天长假过后,面对初七的开工日,会有一个心理、生理上的倦怠期。有什么良策让我们摆脱节后综合征的困扰呢?1、恢复规律的生活作息。春节过后,要尽快减少各种应酬,抓紧时间自我调节,规律睡眠、饮食,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或者油腻食品,避免熬夜。2、制定新一年的工作、生活目标计划。刚开始上班会有一些心理和身体的不适,我们需要坦然接受这种不适,给自己一定的时间调整。同时,把上一年度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和新的一年将要做的事情,一一罗列,逐一完成。第一天上班尽量不要选择最难、最复杂的工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不断给自己鼓励加油,不要轻易否定自己。3、适量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出出汗,做做有氧运动,比如瑜伽、韵律操、太极、跑步、普拉提等等,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可以振奋精神,恢复状态。4、自我调节,释放压力。假期的最后一天在家好好休息,上班前夕不去参加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可以给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通过向别人倾诉调整心态,释放压力。上班后要尽早收心,加强自我调节。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5、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很多父母一上班,“熊孩子”就开始“放羊”了,大人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帮助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制订每日学习计划,管理好电子产品,和孩子约定好看电子产品的时间,充分信任孩子,多让孩子接触外界和其他人,帮助其提高自我监管的能力。冯虹医师表示,“节后综合征”一般会在一周左右缓解。但是,如果超过两周还存在精神不振、抑郁焦虑、失眠等问题,就应及时求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及治疗,必要时要进行药物治疗。
2022-02-09
关注心理 健康相伴!绍兴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寒假心理健康服务
为了能给留绍过年的务工人员及子女营造温暖、和谐的新春氛围,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绍兴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联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绍兴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寒假期间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科技体验。中心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志愿者精心确定方案,计划在市区各个街道、社区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及社会小组工作,使青少年寒假期间能在寓教于乐中有所收获、在专业服务中得到成长。1月28日,心理咨询师钱磊和心理志愿者李小梅来到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那里的30多名孩子带去心理温暖。心理志愿者在教室里给孩子们讲述心理健康的含义与重要性,并邀请孩子们一起来聊聊自己的烦恼,孩子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抱怨起了父母的责难、有的倾诉了自己学习的烦恼、有的表示担心自己的体重……心理咨询师鼓励大家用积极的方式应对自己的压力,比如运动、唱歌、与朋友聊天等等,大家还围在一起,做起了拍手操。在欢乐的心理课程里,大家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接下来,中心还将继续开展各类心理服务和心理科技体验,增强广大市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共同构建起相互关心、鼓励、肯定、帮助的心理氛围,让平和、理性、乐观、感激的积极心态成为全社会预防疫情的“心理口罩”。
2022-01-31
共迎新春,温暖有爱
新春佳节,为了进一步丰富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生活,增加医患之间的互动,让患者感受家一般的温暖,帮助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与家庭,在新春来临之际,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病区组织患者开展了“迎新春、贺新年”新年联欢活动。
2022-01-28
“天天讨酒喝,一喝就断片”,医生表示,对酒精产生依赖要及时干预!
“天天讨酒喝,一喝就断片”中年男子被妻子拉进精神科戒酒医生表示,对酒精产生依赖要及时干预“医生,我老公每天早上也要喝酒,不让喝就和我吵,再这样下去,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日前,一位中年女性拽着一位50岁左右的男士,走进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四病区夏金校主任的门诊,请他给自己的丈夫看看,“醉鬼”的现状到底该怎么改善?失业后性情大变,借酒浇愁喝出酒精依赖中年女性姓金,她告诉夏主任,丈夫李先生今年50岁,以前一直是做外贸生意的,去年开始所在的公司因经营不景气,老板就逐步裁掉了不少员工。李先生以前经常陪老板出去应酬,本以为老板会顾念旧情,谁知还是被炒了鱿鱼。没了工作,李先生内心很郁闷,于是就找人喝酒聊天还总是喝多,一开始朋友也都宽慰他,可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愿理会他了。从那以后,李先生觉得人情太冷漠,世态炎凉,生活太没意思了,也不想找工作,有些自暴自弃。喝酒也从啤酒换成黄酒,后来又换成白酒,家里人劝阻他就发脾气,不喝还会全身难受。夏主任通过详细问诊、测评、检查,认为李先生患上中度酒精依赖症,必须进行科学干预。夏主任介绍,酒精依赖的患者通常出现精神依赖、躯体依赖等症状。比如,喝不到酒时,心里就空落落的,甚至产生各种幻觉,做出四处找酒喝及异常危险的行动。酒精依赖患者生活往往围绕着饮酒,视饮酒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以酒当药,睡前饮酒,只喝酒不吃饭,嘴里说戒酒但缺乏实际行动或想戒戒不掉。有的没喝酒时气色阴沉,会感到周身发冷,一旦饮酒后,则气色红润,精力十足。再有就是突然停酒会产生很多症状,如恶心或呕吐、失眠、头痛、手抖、出汗、心跳过速、不安焦虑、幻觉、意识障碍、昏迷,严重者甚至死亡。“过度饮酒可对内脏、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可能造成肝硬化、心血管疾病、末梢性神经损害、癫痫和小脑病变等,酒精会大量消耗、破坏身体内维生素,还会导致人格改变,多伴有焦虑、易怒、抑郁、说谎和性格改变,在遇到日常心理社会问题时比常人更难以摆脱、无法自拔。夏主任表示,李先生的酒精依赖是从生活的不如意开始,之后内心逐渐失去改变的动力,想通过酒精麻痹自己,内心其实很痛苦。酒精戒断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要通过药物和心理干预等戒除酒瘾,并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治疗。预防复饮才是更难的挑战夏主任也表示,有研究指出,戒酒一年内的复饮率高达60%~80%。造成酒精依赖复饮最重要的因素是对酒精的渴求,也就是“心瘾”。除了酒精本身,与酒精相关的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也会诱发患者对酒精的渴求,导致复饮。目前没有特定药物可以预防复饮,戒酒需长期坚持。对此,夏主任给出七点建议。1.记住滴酒不沾,远离第一杯酒。酒精依赖患者在治疗好转后,并不代表可以进行适度饮酒,要想摆脱“酒精依赖”,一定要记住“滴酒不沾”。聚会的场合,家属一定要陪同,戒酒早期的监督非常重要。2.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不良习惯。改变对饮酒的错误认知,认识到饮酒造成的危害。经常问问自己:喝酒真的只是无伤大雅的爱好?不喝酒就会损害社交关系?饮酒是否为进餐必备?不喝酒就无法尽情享受友情或美食?3.培养兴趣爱好,充实假期生活。4.改变社交圈子,结交新的朋友。远离原先喝酒的“朋友”,结交新的朋友,比如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积极参加嗜酒者互戒协会,与戒酒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强化戒酒的动机。5.警惕情绪波动,做到合理调节。很多患者戒酒后存在焦虑、抑郁、愤怒、烦躁、易激惹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增加对酒精的渴求,在其驱使下部分患者会再次端起酒杯。因此,当个人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向他人倾诉,寻求帮助,正确宣泄情绪。6.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不要黑白颠倒,以免精力和体力难以恢复。入睡困难者,白天应缩短卧床时间,适当增加活动量,减少午睡时间。很多患者都有失眠的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切不可饮酒催眠。7.家人要给予心理支持,做坚强的后盾。酒精依赖患者的家属要起到良好的引导、监督作用,避免饮酒的环境。若患者出现复饮情况,应及时带其到医院治疗,不可在家自行戒酒,以免出现戒断症状。家属还应积极学习防复饮的方法,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增加对其的理解,给予关心、支持与鼓励。
2021-11-01
“云端”减压,让你我的心灵都能得到呵护
昨天上午,记者用微信小程序搜索“绍兴心理云健康”,进入平台后发现,该平台设有心理测评、心理科普、放松解压、线下咨询等专栏。页面显示,已有81人完成“抑郁症筛查”的测评,5人完成“爱泼沃斯嗜睡问卷”。“平台包含有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犯罪预测、心理护理、职业咨询、婚姻家庭、健康体检等190个以上的专业评测量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蔡靓告诉记者,通过该平台,心理咨询师还可以图文咨询、视频聊天等方式,实时与用户进行心理咨询交流。绍兴心理云健康平台是一个整合了医院、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线上平台。“平台实现了筛查、咨询、诊断、治疗整个心理健康链各个环节的信息集成,可帮助民众建立‘健康绿色、积极向上、稳定和谐’的心理环境。”蔡靓说。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我市于2019年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去年1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率先在浙江省政府采购云平台注册为供应商,我市不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为职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这次绍兴心理云健康平台的建立,表明我市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绍兴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有关人士说,下一步,我市将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更健全的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为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2021-10-10
记得要给你梳头擦脸 却不记得你的容颜
失智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9月21日是国际失智症日,在我们周围,患失智症的老年人并不少见。记者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采访到了一个夫妻双双患失智症的家庭。“老妻小时候,(她的)母亲为她穿耳洞,想着将来会有丈夫为她戴上耳环。可我没钱,一直等她快退休时才买了第一副耳环给她,这也是最后一副耳环。没到两年,老妻就患上老年痴呆症了,结果丢了一只耳环,只剩下一只左耳环……”——摘自张镜清《我对老妻“欠”的多,“还”的少》早在2009年,晚报就以《痴呆老妻:我的眼里只有你!》报道过张镜清和周秀娟的故事。几十年来,张镜清一直贴身照顾着因患老年痴呆症而失去记忆的老伴周秀娟,经常写一些给妻子的信,这些文字成为他退休之后很大的精神慰藉。如今,85岁的周秀娟依旧健在,而88岁的张镜清竟然也患上了同样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他和老伴在同一家医院同一个病房,日日夜夜不分离。A已经不认识妻子依旧记得给她梳头擦脸“没有想到爸爸会和妈妈得一样的病,都是阿尔茨海默病。妈妈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症状,但是进展比较慢,爸爸的症状进展比较快,现在他不认识我们了,也不认识我妈妈!”张镜清和周秀娟的大女儿萍萍(化名)说。大约4年前,84岁的张镜清仍在照顾患病的妻子。那段时间,他们的4个女儿都觉得有点奇怪,爸爸总是给他们打电话,没完没了的,话也说得前言不搭后语。后来,一向好脾气的张镜清性情大变,从来都不喜欢麻烦子女的他,要求女儿们和他一起陪着老伴,并且他的各种认知也都渐渐出了问题。到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张镜清患上了和老伴一模一样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因为母亲病得严重,10多年前就已经失去吞咽功能,需要鼻饲护理,完全没有办法离开医院,所以多年来母亲周秀娟一直住在医院。而父亲除了认知受损,吃喝拉撒仍可以独立完成,女儿们原本打算让张镜清回家休养,但是等办好了出院手续,父亲却坚决拒绝回家,他就是要和母亲住在同一个病房,不想和自己的老妻分离。于是这一住,又是4年时光。这段时间,照顾张镜清和周秀娟的阿姨,给萍萍打电话,说张镜清已经不认得周秀娟了,这几天他都把同个病房的另一个老太太认作自己的妻子,还给她梳头、擦脸。这事在外人看来像个笑话,但在女儿萍萍看来,这是父亲20多年来的习惯。自从母亲生病之后,开始是叫她没有回音,随着病情加重,她经常大吵大闹,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后来需要卧床鼻饲饮食。自母亲患病后,父亲从来没过过安生日子,照顾母亲是他这么多年来的重要工作,他已经习惯了每天给母亲梳头、擦脸。B密密麻麻几万字道不尽对老伴的深情1956年的秋天,周秀娟带着两只装满旧衣服的皮板箱,和张镜清住到了一起。因为家庭条件困难,这对新人没有办喜宴,买了四五斤糖果在亲戚朋友间分了分,算是完成了两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女儿萍萍说,爸爸年轻的时候是个工作很努力的人,很少有时间在家陪孩子,母亲一个人一边工作一边带大4个女儿。退休之后,周秀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经常出现神经性头痛,几年后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一下子变成了“木头人”,她不仅不会与人对话,连人的基本情感也已完全失去。看着老伴这副样子张镜清的心里比谁都痛。为了不让已成家的4个女儿担忧,退休后的他决定一个人担负起照顾老伴的责任。萍萍说,自从妈妈生病后,爸爸总说自己是欠妈妈的多,还她的少。照顾失智的病人不容易,周秀娟不光是神志不清,还经常会走丢,每次张镜清找到她的时候,两个人总会抱头痛哭。后来周秀娟“醒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张镜清并不气馁,他经常给老伴看以前的相片,讲他们过去的故事。每当深夜,看着老伴酣睡的样子,忙碌了一天的张镜清总是感慨万千,虽然已无法和老伴交流,但他心里有着千言万语想对她说。为此,张镜清特地写了一篇《老伴甜如蜜,真情出奇迹》,后来又写了一个续篇《我对老妻“欠”的多,“还”的少》,密密麻麻的几万字,道不尽他对老伴的一番深情。C女儿们卖掉一套房不放弃给父母治疗萍萍说,自从父亲也因为阿尔茨海默病住院后,多亏保姆在医院贴身照料二老。很多和母亲同时生病的人都已经走了,但是母亲到现在为止总体都还好。父亲自从入院之后,吃不惯医院的饭菜,所以每周三和周六,萍萍和她的妹妹们,都会轮流做好饭菜,带到医院去给父亲吃。目前父亲病情总体稳定,但是服用相关精神类的药物之后,身体总是没力气,也只能坐坐躺躺,这4年来他的认知退化得比母亲还迅速。萍萍说,父亲每月有近8000元的退休工资,母亲是每月4000多元退休工资,但是两个人的医疗和护理费用都是远远超支的,父亲生病前有将近80万元的存款,正好用来补贴每个月的医疗护理费用。去年她们还卖掉了家里的一个小套,卖房款主要用来给父母看病,目前母亲每个月光是吸氧的费用就要5000元。家里也有不少亲戚都劝萍萍她们放弃对母亲的治疗,但是萍萍说她了解自己的父母,父亲虽然也失智了,但是如果他还清醒,他肯定不会同意放弃对母亲的治疗。即使经济上压力不小,她们四姐妹都会接过父亲的棒,轮流照顾母亲。“每天一定要打一个电话,问问阿姨今天父母的情况才放心,虽然他们都得了失智症,但毕竟是把我们艰辛养大的父母啊。”萍萍说。
2021-09-21
女生烦躁不安 老人脾气突变 看似心理疾病,病根出在身体上
我们常说,身体与心灵融为一体。在长期心理高压状态下会出现身体不适,引起疾病的发生。反之,如果身体出了问题,也会导致我们的情绪、想法出现变化,严重时会导致相关心理疾病同时出现,个别患者甚至首先表现出了精神状态的改变。日前,就有好几位患者走进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躯体疾病伴精神障碍”亚专科专家门诊就诊,接受对症治疗。小女生烦躁不安怎么吃都不会胖?今年7月初的一天,一个清秀的小姑娘被母亲搀扶着走进了该院吴景竹医师的诊室。小姑娘对吴医师诉说:“我经常感到烦躁不安,忍不住要发脾气,觉得做人不开心还不如死了算了……”说完,母女俩相拥而泣。随后,母亲详细道出了姑娘小柯的情况。大约3年前(就读初二时)小柯逐渐变得情绪不稳定,常常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心情不好时就爱吃东西,她觉得这样能让自己稍微“好过一些”。平时她会无缘无故地哭泣,有细微手脚震颤的情况,哭泣时加重(小柯自己认为是情绪激动引起的,一直未予重视),在学校里爱与老师唱反调,不能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当时曾跟学校心理老师咨询,老师建议小柯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但当时父母觉得小柯没有“神经病”,不愿前往。一年前疫情期间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之后小柯便一直休学在家。从那时起小柯开始变得不愿外出,常常暗自哭泣,有时会不停拍打自己,非常自责。于是她开始大量吃东西,甚至吃到肚子里塞不下为止,但是体重一直没有变化。晚上睡眠也变得很差,日夜颠倒,时常感到心慌,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甚至连走路都觉得很吃力。吴医师表示,情绪不佳,会使我们的身体变得糟糕、吃不下东西、疲乏无力、心慌心悸,甚至是周身不适、东痛西痛。但小柯的情况更加复杂。吴景竹医师对小柯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后发现,女孩心率170次/分,颈大,颈前像是挂了一圈赘肉,眼睛看起来特别大,眼球突出尚不明显,这些都提示了一种并不少见的躯体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之后的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测都证明了该诊断。小柯是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小柯恢复了健康,心情也随之好转。为啥车祸后,小狗总能得罪老头子?吴医师接诊的另一位患者是周爷爷。周爷爷曾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年轻时风度翩翩,老伴赵奶奶也一度引以为荣。但半年前的一次车祸改变了这种状况,虽然车祸没有让周爷爷的身体落下明显的残疾,但周爷爷的脾气却变得异常急躁,老伴觉得“像换了一个人”。周爷爷变得异常自私、粗暴、固执,他想要做的事“七匹马也追不回来”。常常要和老伴怄气,赵奶奶早餐做包子,他偏要吃面条,赵奶奶做好面条了,他又嫌弃太慢,不肯吃了。以前家里的小狗是周爷爷的爱宠,从不舍得责骂,最近动不动就打小狗,打得小狗上蹿下跳,家里的太平日子从此不再有。吴医师解释,颅脑损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存活者会出现精神障碍,损伤部位越广泛,越容易引起精神状况的改变。急性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近事遗忘;慢性期可见头晕、头痛、乏力、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持续性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抑郁,甚至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幻觉、妄想等)。周爷爷就是典型的外伤后人格改变,门诊治疗一段时间后,赵奶奶反映“小狗的日子总算太平了”。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治疗吴医师表示,像小柯和周爷爷的精神症状都是因为有明确的躯体疾病所伴发,而躯体疾病伴精神障碍的治疗必须多管齐下。首先,针对小柯和周爷爷的情况,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从病因角度出发,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必要时停用可能引起相关精神障碍的药物。其次,当精神障碍的存在影响了对原发躯体疾病治疗时,应联合精神类药物治疗相关精神障碍。第三,还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吴医师表示,患者的心理治疗需要根据躯体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一般在急性期后或意识障碍恢复后进行。同时,还需根据个人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如支持性的心理治疗、问题解决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等,以及家庭治疗、集体心理治疗等。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帮助像小柯和周爷爷这样的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健康。
2021-09-13
绍兴老人竟因网瘾太重,被家人带去“戒网”
曾经因“网瘾少年”头疼的老人,如今也活成了“让人讨厌的样子”?近日一则消息引起记者注意:老年人被网瘾所困,超10万名老人每天手机上网超10小时。这样的老人绍兴多吗?“并不少!光我这边就接待了好几位来戒网瘾的老人。”昨天,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田国强告诉记者。“沉迷网游的网瘾少年让多少父母头痛,如今‘风水轮流转’‘网瘾老年’也来戒网瘾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但真实发生了”,田国强说。“网瘾老年”有多野?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被妻子推进田国强的门诊室,“妻子不停抱怨,老人一声不吭。”田国强从老人的妻子口中得知,老人一天到晚刷抖音,只要手头没事儿,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来看看,就连吃饭也要看。“最夸张的是晚上,躺床上不睡觉看手机,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开着手机,还让不让人睡了?”老人的妻子抱怨。田国强看出,老人是被妻子“逼”来看医生的,于是让老人的妻子回避。“你觉得这样好吗?能戒掉吗?”田国强问。“没那么严重,玩一玩没事的。”老人辩解。还有一位老人是被女儿带来的。女儿说,好几次她深夜起床上厕所,发现母亲还没有睡觉,躺在床上追剧。“网购、网游、刷微信都会,还是一个影视网站的会员,追剧比年轻人还热衷。”女儿一个劲地抱怨。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老人还成为了路上的“低头族”,“戴着老花镜边走边看手机,平时老嚷着颈椎疼,就是不肯放下手机。”女儿希望医生好好劝劝老人,看有没有办法让她戒网。以上两位老人不是个例。“随着智能手机在老年群体中逐步普及,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下交际减少,让老年人触网加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少老年人也深陷其中。”田国强发现,上门求助的老人,无一例外都是被家人“逼”来的,老人们自己并没有戒网的打算,“到底能不能‘戒网’,很难说。”“能被带去看心理医生,还算好的了。我妈根本不听劝,(我们)多说两句还急眼。”对于沉迷网络的妈妈,市民陈女士颇有微词。“我妈一开始并不这样。”陈女士说,妈妈退休后一直帮她带娃,也没太多精力看手机,“娃上幼儿园后,妈妈一下子空下来。看到身边朋友都在玩手机,她也去买了个智能手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妈妈就学会了刷抖音、发抖音,也追上了影视剧。“她们有自己的小圈子,每天都在微信群里分享心灵鸡汤’、聊电视剧。”陈女士说,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妈妈沉迷于短视频平台上的直播,还常常听从主播推荐购买一些日用品、服装和网红零食等,“真的很夸张,最多一天签收了几十个快递,家里堆满了快递,很多都还没拆封。陈女士偶尔也劝妈妈少看手机,对眼睛不好,“可她总是捧着个手机,有时候一个视频她能循环播放好久,看到有趣的视频确实能让她放松心情,但不知不觉就会刷好几个小时。”让陈女士忧心的是,有时妈妈玩手机结束后,也抱怨颈椎不好、身体疲劳。与陈妈妈不同,陈爸爸对手机并没有产生依赖感。“我爸的兴趣很广泛,画画、写书法、钓鱼、跑步,每天也很忙,但他却被妈妈嘲笑‘出门还带现金,不会用手机支付’。”陈女士说。“以前是我妈老劝我们放下手机,现在她比我们玩得还疯,怎么办?”陈女士很苦恼。长时间看手机,引发各种疾病。有数据显示,老年网民互联网日均使用时长达3小时,有6.4%的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间在7小时以上,超过10万老年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空闲时间陡增,孤独感较为强烈,网络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新的空间和精神寄托。”田国强说,些老人有从众心理,看到身边朋友都在玩手机,也要“跟上潮流”;一些老人随着身体机能减退,自律能力也在退化,易沉迷网络。“过去来就诊的老年人,40%是因为干眼症,现在70%-80%与接触电子屏幕有关,手机给老年人带来的健康风险确实在增加。”绍兴第二医院一名眼科医生说,除了干眼、视疲劳等眼部疾病,长时间看手机还易引发神经衰弱、肩颈腰背疼痛、食欲减退等问题。“易遭受精神‘洗脑’。”绍兴市政协委员、民革党员张国进说,一些老人对网上信息深信不疑,看到网上说粮食要涨价,就抢购大米囤起来;看到网上说某种电器有辐射,就把新买的电器弃之不用;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一些老人也在网上查找相关症状,难免自己吓自己,造成较大心理负担。老年人触网,如何不成瘾?数字时代,老年人是不容忽视的用户群体体。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其中有近2.6亿人是“银发网民”(50岁以上)。据了解,未来3年,我省将围绕交通出行、就医、消费、金融、办事服务、文体活动等重点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老年人进行200万人次以上的智能手机应用科普培训,切实提高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老年网民群体人数众多,而老年人参与数字化生活的良好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应当加快推进。”张国进说,对于青少年“网瘾”,家长们往往会想办法干预,但老年人上瘾了,做子女的常常束手无策。“建议在当前开展的互联网适老化工作中,深入研究老年人群体的身心特点,以此为基础开发适老化产品。此外,街道、社区不妨多开办老年课堂、老年俱乐部等线下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老年朋友走出家门。“老人只要正确玩手机,对社会、对家人、对自己都会有正面效应的......我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小辈们,手机世界包罗万象,但至少有一点应引起注意――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健康肯定不利。看网络新闻容易浮光掠影,还是应该沉下心来写点感悟,做一做读书笔记。”家住越城区白华庵弄的老人章谷形曾给记者写信。他在信中提到,他每天只花不多的时间在手机上,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发展其他兴趣上,“把时间排满了,生活就不会孤单,更谈不上网瘾。”老人说。
2021-08-05
子女要留意父母抑郁障碍
近日,孙女士带着父亲走进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门诊,她表示去年开始因为儿子高考,她一直忙着照顾儿子从而忽略了父母,今年工作忙,她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最近,孙女士回家时母亲告诉她,父亲最近晚上总是睡不着觉,白天无精打采,连最爱的象棋也不下了,心情低落,成天说“做人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的话,食欲也很差,经常说胃不舒服,这痛那痛的,人也日渐消瘦。可是,孙女士带着父亲去做了全套体检都没发现有器质性病变,在医生的建议下孙女士带着父亲走进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一病区主任谢渭根副主任医师的门诊。经过一系列的问诊和测评,谢主任告诉孙女士,她的父亲得的是老年期抑郁障碍。谢主任表示,老年期抑郁障碍是指原发或继发于老年期的抑郁症,该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低识别率、低治疗率等特点,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激越、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症状。老年期抑郁障碍的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对此,孙女士不解,父亲好好的,为啥就抑郁了呢?谢主任解释,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病因可能与机体老化特别是大脑的进行性退化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疼痛、视力损害、骨折、日常生活能力低下等躯体功能障碍;退休或与子女分居等带来的失落、孤独;家人病故、生活消极、缺乏社会支持和感觉照料不周等都可能成为其诱发因素。那么,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谢主任表示,首先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患者通常表现为不开心、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流泪叹气,兴趣减退、乐趣丧失,自我评价过低,悲观自责或有内疚感,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自杀的想法和行动。其次,患者会出现思维迟缓、行动缓慢等症状,比如出现言语减少,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减退。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如以前了,感觉脑子变得不灵活了,像生了锈的机器。感觉精力不足,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交往,丧失以往生活的热情,严重者终日卧床不起。此外,患者还会有躯体及生物学症状,具体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腰背痛、关节痛、胸闷、心慌、尿急、尿频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浅且易醒、早醒等。针对孙女士父亲的病,谢主任表示,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包括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治疗,一般经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所以药物维持及预防复发非常重要。最后,谢主任也建议,老年期抑郁障碍的预防还是有一些方法的。首先,尽量避免老年人独居,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保持家庭和谐气氛,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其次,老年人也要坚持适当运动,加强人际交往,增强自我价值观念,要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如下棋、打牌、唱歌、跳舞、读书、听音乐等,多交朋友,学会倾诉,保持乐观的情绪。最后,在饮食方面,老年人要均衡营养、预防慢性疾病,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瘦肉、牛奶、鸡蛋等。注意多饮水、忌烟酒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期慢性疾病,预防跌倒、骨折、噎食等意外。
2021-07-27
后高考时期,放松莫放纵
后高考时期是指高考结束后,学校录取前,这个时期的考生容易在等待期盼中出现焦虑、迷茫和烦躁等心理状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障碍科二病区主任、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秦国兴分析,考生心理危机发生率考后高于考前,家长应关注考生的“后高考时期”,引导考生考后“放松莫放纵”,帮助考生寻找科学合适的解压方式,顺利迎来人生的新转折。秦医生表示,在经历过几个月紧张备考之后,考生的压力会瞬间释放,而各种心理需求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井喷”现象。许多学校、家长、老师往往更关心、关注孩子考前的心理,孩子考试后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考生在结束高考后,被高校录取前的这段时间,是考生心灵的“放空期”,在等待成绩放榜时的急切、焦虑,成绩出来后与自己预期存在较大差距而产生的自责、懊恼、后悔、自我否定,以及周围人的询问、关切等,都像是考生心中的尖刺、利刃,这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也就是“后高考时期”。秦医生认为,高考后两周是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享个发期,在高考结束到入学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共有三个:第一个是高考结束时,第二个是录取结果公布时,第三个是刚入学时。同时秦医生给出了建议。作为考生,在这个暑假里还是要注意休息,合理安排作息;同时要以乐观的心态接受考试成绩,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要结合兴趣选择学校、专业,或者选择复读、就业,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可以适当多与父母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当然,假期也可以适当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多与朋友沟通交流,培养正向的兴趣爱好,积极锻炼身体。作为家长,秦医生建议首先要接受孩子的考分,不因孩子的分数而大喜大悲,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好“庇护所”的作用,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要营造和谐宽松、乐观有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时刻感受家人的陪伴和家人的关爱;同时,引导孩子规划未来的人生,与孩子充分交流、探讨,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此外,家长还可以适当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外出活动、旅游,帮助孩子发掘正向的兴趣爱好,做好孩子的榜样,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2021-07-15
酒喝多了会得精神病?
“我父亲今年62岁了,喝酒几十年了,每天几乎要喝两斤酒,喝完就醉。不喝酒的时候寡言少语,一喝酒就亢奋、狂躁、胡言乱语,像精神病样,像我父亲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近日,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医路由我陪,伴你解心结”党员志愿者伴医服务启动,医院的专家和医生在大厅设摊,免费解答患者的问题,有病人来为自己的父亲咨询与酒精上瘾相关的问题。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四病区主任医师夏金校告诉记者,在老年人中确实存在着一部分酒精依赖症患者,往往需要通过医生评估干预用药,才能够戒断。有一位陈先生,今年58岁,是绍兴一家银行的副行长,年轻时就应酬频繁,喝酒成为习惯。到了现在这个年龄,陈先生的肝功能出现了问题,而且还不定时会出现情绪激动、幻听幻觉、被害妄想等症状。妻子管束他,想让他少喝点酒,但是陈先生觉得一旦离开酒,他就会浑身不舒服,心慌心悸,感觉十分焦虑。除中餐晚餐必须喝酒之外,陈先生在后半夜三四点也会起床来喝点酒,不然接下来他就没法睡安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他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最后还是到市第七医院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夏金校告诉记者,陈先生就是典型的酒精依赖症患者,酒精依赖症是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患者表现为对酒的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停止饮酒后常感心中难受、坐立不安,或出现肢体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恢复饮酒后这类症状迅速消失。长期饮酒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伤害,常见身体伤害有癫痫、肝硬化、肠胃疾病等。常见的精神伤害有人格改变、焦虑、抑郁、躁狂,甚至导致自杀等情况发生。同时,酒精导致的社会危害也非常严重,包括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家庭暴力、人身攻击等。夏医生说,酒精依赖症的背后,往往是患者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其体质本身容易酒精上瘾,在人群中有5%的比例属于这种类型。50-65岁的中老年男性是这种疾病最高发的群体。酒精依赖症患者应如何戒酒?夏医生告诉记者,近些年酒精依赖症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已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学界的重视。针对酒精依赖的轻重程度,必须采取正规治疗,患者可到医院的精神科,通过药物和心理的双重治疗来戒酒。患者如果酒精依赖症严重,则不能强制戒酒,因为这个过程可能具有危险,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生理反应。
2021-07-04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在我市首推党员志愿伴医服务
当前,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正在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党员聚焦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群众的困难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和出发点,自觉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6月28日下午,“医路由我陪伴您解心结”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忘忧草”党员志愿伴医服务启动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举行,出席当天仪式的有市卫生健康委宣教处处长沈桁钧,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蒋新新,院长官莉莉。启动仪式由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纪委书记高峰主持。沈桁钧处长和蒋新新书记共同为党员志愿伴医服务授旗,并宣布“医路由我陪伴您解心结”党员志愿伴医服务正式启动。医院党委书记蒋新新指出,全体党员干部要提高站位、认真组织、用心服务,将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我们服务的落脚点,用心去思考、用情去实践、用爱去奉献,牢牢把握困难群众、弱势群众的“心病”,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让“心结”不再继续,以真真切切的“办实事”成果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效、工作成效。活动开始后,党员志愿者们身穿鲜红的马甲,带着醒目的志愿标志,在门诊大厅帮助有困难的患者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完成药房取药,搀扶老弱及行动不便的患者乘坐电梯、引导就诊、到达诊室,全程的陪伴和交流,不仅帮助患者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就诊,也减轻了很多老弱病残患者的焦虑和无助感。80多岁的冯女士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行动不便,眼睛不好看东西也不太清楚,有了党员志愿者的帮助,自己不但能找到想要看的专家和诊室,也能很快完成检查、配到药,之前一个人来医院看病心理总是慌兮兮的,现在踏实也安心多了。”“医路由我陪伴您解心结”党员志愿伴医服务正是医院党委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又一为民新实事和新举措。党员志愿者全程陪伴服务的开展,真正帮扶好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自主就医难、智慧就诊难的问题,将使患者就诊的无助更少、心里的疙瘩更小、医患的距离更近。
2021-06-30
1 2 3 4